第02版:三农天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水稻胡麻斑病防治方法
图片新闻
“互联网+”不能少了“村会玩”
白菜干烧心病防治方法
家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谈谈水稻穗期药剂防病问题
稻田“动物园” 绿色“生态圈”
图片新闻
辣椒的水肥管理方法
水稻鞘腐病药剂防治方法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不能少了“村会玩”

 

家住农村的大姨想学用手机购物,却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难题。注册用户名、设置密码、查找商品,比对价格……第一次接触网购的她经过一系列折腾,终于到了最后的支付环节,面对还要绑定银行卡的要求,大姨悻悻地说:“咋这么难呢?”

过去在农村采访也曾发现,不少田间地头安装了“高大上”的观测站或传感器。当地农技员介绍,这些仪器实时收集温度、湿度和墒情等数据,经过整合提纯,可实现病虫害预警监测,形成科学施肥方案,并直接推送到手机上。不过,看上去很美的智慧农业在最后一公里“卡了脖子”,一些农民因为不习惯使用相关手机软件,只能要么还按“老法子”办,要么等着农技员来现场指导。

智能手机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根据CNNIC的统计,近年来,农民的智能手机拥有量也直线上升,用手机聊天、看新闻成为部分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互联网+”在使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农村管理透明高效的同时,也让农民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但一些农民还“玩不溜”。农民互联网技能的缺失,成为横亘在农民与互联网世界之间一堵厚厚的墙,也影响了农民充分享受“互联网+”释放的信息红利。

提升农民的互联网技能,需要各方合力来“补课”。电信运营、手机制造、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等各类企业,不能只想着分享农村市场这块“蛋糕”,也要为做好这块蛋糕出力。在农村普及互联网基础知识,做好农村的互联网技能培训,并研发更加适合农民使用的互联网产品。有关政府部门也应在建立机制、营造环境方面多下力气,逐渐填平农村这块信息“洼地”,弥合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还应看到的是,当前农民群体对于互联网的需求不尽相同,提升农民的互联网使用技能,需要精准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接触互联网的积极性高,比较看重农业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应用。普通农民多希望在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技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得到帮助。农村年轻一代,外出务工者运用互联网的能力相对较高,需求集中在休闲娱乐和服务信息获取。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将服务瞄准靶心,农民才会觉得互联网真正有用,也才能提升使用的积极性。

“互联网+”的美好蓝图转变成现实,不能只是“城会玩”,还得“村会玩”。迈过城乡之间深深的“数字鸿沟”,要在不断完善农村信息化硬件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农民互联网使用技能的“软件”,软硬兼备,“三农”事业发展才能搭上信息“快车”,实现弯道超越。 (据《人民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