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以智慧社区养老云计算数据中心为平台,依托社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传感网、广电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把社区内的老年人、老年人家属、公共服务机构、社会组织、企业、政府机构等信息、资源、服务整合到智慧社区养老云计算数据中心,把养老服务的需求者、提供者以及服务的组织者和监督者连接起来,由这个智慧社区养老云计算数据中心采集老年人信息,深度分析老年人需求,选择养老服务提供者上门服务,然后记录服务的全过程,监督服务的质量,汇集服务的反馈意见,形成为老年人提供社区线上线下互动的、专业化的衣食住行、医疗、社交、购物、保健、康复、托管等方面的数字化服务。
智慧社区养老模式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事物,与传统的养老模式相比,更顺应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发展,有助于把银发经济打造成朝阳产业,解决老龄化难题。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和长期的工程。在构建过程中,政府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要着力解决构建智慧社区养老的难题,推动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
政府主导搭建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推动信息共享。政府应成立养老服务领导小组,打破原有的管理格局,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推动信息共享。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是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的“大脑”,它的建设对推进智慧社区居家养老至关重要。服务平台主要由数据分析、数据集成、数据发布等模块组成。数据分析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对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强对视频、图像、生理、射频、语音等信息方面海量数据的整理、挖掘、分析,对异常情况做出判断和分析,并科学做出自动处理或帮助社区养老管理工作人员提供科学决策;数据集成方面,政府需通过行政手段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机构、养老机构、民政部门、治安部门等职能部门数据端口与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对接,深化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安防、智慧生活等系统间信息的标准化处理,有效整合各系统资源,加快平台集成化建设,推进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体化水平;数据发布方面,政府需推进公共服务部门、机构、社会组织基于Internet的公共信息平台和基于Intranet与Extranet的内部信息平台建设,结合社区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促进社区管理服务互动和信息的发布,更好地服务社区老人。
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构建顶层设计时应考虑到:一为避免出现“银色数字鸿沟”现象,服务平台应提供紧急救助与答疑解惑服务。服务平台需拥有人工呼叫中心,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高效的流程控制以及专业的客服团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与实时咨询服务;二是养老服务领导小组会同相关领域专家根据各类服务内容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设计规范的服务流程,通过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对于各类养老服务供应商进行统一招商、统一培训,遵守统一的服务流程,保证不同服务供应商、不同服务人员上门后能够为老人提供流程一致、标准一致的规范化服务;三是建立一整套从养老服务需求汇总、服务过程执行、服务满意度回访的管理流程。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对供应商提供的每一单服务保证在一天内进行满意度回访,做到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瑕疵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并且对每一家服务供应商提供服务质量月报;四是对服务的结果进行评估。针对不同种类的服务、不同类别的供应商,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每月进行服务结果测评,通过每一单服务结果的汇总分数高低衡量服务供应商的整体水平,对评估不达标的供应商进行整改或剔除供应商队伍;五是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应承诺作为服务质量的第一保证者,老年人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产生任何疑问或投诉,服务平台都应进行自查与纠错,对因服务质量产生的投诉问题,如产生相关费用,服务平台第一时间先行赔付,然后根据数据和信息分析服务差错产生的原因,对系统服务流程、养老供应商服务质量进行优化与整改。
政府需要改革社区管理制度。把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岗位分为专门负责社区管理岗位和提供社区养老服务岗位。其中,社区管理工作岗位由社区自主选举产生的社区居委会人员担任,在完成上级部门布置工作的同时还要对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工作负责;而社区养老服务岗位由专业人员来竞聘。鼓励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有创新精神、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人员参与到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中。智慧社区专职养老服务工作者的团队构成应该依据社区老人数量、养老服务工作量的大小和其他的一些指标来确定。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应由被服务的社区老年人来监督、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