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赫
1月4日,我省正式启动实施《关于在全省脱贫攻坚战中实施千个单位包村、万名干部包户、百万党员参与帮扶的方案》。为迅速掀起脱贫攻坚高潮,由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千个单位包村、万名干部包户、百万党员参与帮扶活动正式启动,从而全面拉开了我省脱贫攻坚的序幕。
争当攻坚克难的先锋、引领致富的模范、服务群众的标兵,省直各部门(单位)的党员干部把白城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扎根农村,发挥优势,全身心投入到任职村的发展建设上,积极跑项目、争资金,着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和爱戴,也为全市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摸实情做实功办实事,做脱贫攻坚明白人
王学范作为省公安厅下派到通榆县乌兰花村和春阳村的扶贫工作联络员,带领其他3名同志实行驻村帮扶。来到通榆后,王学范第一件事就是实地考察调研。他们对乌兰花村和春阳村的456户贫困户进行摸底排类,精准到户,与干部群众座谈讨论。在详细掌握基本村情、贫困户现状、致贫原因等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乌兰花村和春阳村3年脱贫项目规划,并列出了建设任务清单。
精准扶贫就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贫困的“痛点”在哪里,扶贫开发的重点就跟进到哪里。自帮扶对接以后,省公安厅根据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开展多项帮扶工作,为春阳村维修农田井线路,打井上电18眼,覆盖贫困户18户;修水泥路1.6公里,工程已经招标结束,即将开工;为春阳村配套办公设备,包括电脑、电脑桌、会议桌等,价值46600元等。同时加大上项目力度,针对当地牛羊畜牧产业资源优越的情况,协调引进屠宰加工企业进驻落地;针对当地玉米秸秆量丰富的实际,拟引进秸秆粉碎深加工新能源项目,实现当地经济突破发展……
精准扶贫首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对准最贫困的村、扶持最困难的户、办好最急需的事。通榆县新发乡德胜村被确定为省政协脱贫攻坚包保的贫困村,自1月4日以来,省政协领导多次到德胜村,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与村民们亲切交谈,与基层干部座谈交流;不听空话套话漂亮话,听实话真话心里话,目的只有一个:摸清底数、找出病根、合力攻坚、聚焦突破,带领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通过实地走访了解,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省政协制定了帮扶脱贫计划,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力助推发展好村实体经济。看到德胜村村民家围墙低矮杂乱,省政协协调资金,投资50万元,为德胜村一二社修建围墙、边沟,全力打造美丽乡村。
上项目创产业促增收,绘就脱贫攻坚作战图
“省里的包保干部多次下来访贫问苦,隔三岔五就打来电话,让乡亲们感到很温暖、很振奋。”大安市两家子镇同德村党支部书记王国会有感而发。两家子镇同德村、同顺村是省政府办公厅脱贫攻坚包保村。包村干部尽管公务繁忙,却始终牵挂着这里的贫困群众,一有时间他们就赶往这里,同村干部、贫困户商议脱贫攻坚的大计,并率先协调沈阳铁路局集中在同德村整体推进道路、排水、路灯、围墙、院门、文化广场建设,目前正在施工。
逐户走访调查、会诊致贫原因、研究脱贫出路,省直包保干部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谋、一心干,处处流淌着温暖与感动。作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主管部门,省扶贫办悉心指导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同时加大支持力度,协调将大安市月亮泡镇汉书村列为全国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帮扶村;协调京东商城落户大安,对贫困户进行电商技能、种养技能和实用技能培训,并与50户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和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签订了招工协议。
产业扶贫要积小胜为大胜,必须做好规模经营大文章。省水利厅的同志齐上阵,帮助农户定规划、跑项目,因地制宜进行脱贫产业布局,推出标准化养殖场项目,可带动63户贫困户脱贫。帮助长富村新打农田水源井45眼,其中移民井6眼,全村92户农户不同程度的受益。为长征村开出“增地脱贫”的药方,决定对村里的1500公顷未利用地进行整理改造,仅此一项可带动42户贫困户脱贫……这些扶贫“大礼包”让当地干部群众惊喜不已。
因地制宜量身定策,因户施策对症开方
“穷在哪?为什么穷?当下怎么扶?今后怎么办?”带着这样的问题,省工信厅领导干部来到镇赉县建平乡大岗村,第一件事就是与贫困户进行对接。核准贫困户数量,了解分析致贫原因,因户制定帮扶计划,为开展好脱贫攻坚工作奠定基础。结合大岗村实际情况,省工信厅投资15万元,为大岗村建设400平方米的玉耳栽培大棚1栋,预计当年可实现纯利润25万元。经协调,由吉林省喜丰节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赠75万元,建设庭院蔬菜大棚116栋,惠及全村5个自然屯的贫困户116户、325人,年内可人均增收1500元。争取政策性资金240万元,在大岗村拟建5公里水泥路,预计惠及贫困户51户、138人。投资50万元,在大岗村前大岗屯铺设950米屯内水泥路,该项目已招标完毕,近日开工。争取专项资金49.5万元,在大岗村打抗旱水源井30眼,项目已全面完工,覆盖197公顷,可使贫困户70户、150人实现人均增收900元。积极向省农水局申报饮水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精准施策才能拔掉“穷根儿”。省住建厅为镇赉县坦途镇红岗村的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菜单”。针对红岗村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帮扶新打抗旱水源井15眼,可辐射带动25户、86人脱贫,同时实施了种植业结构调整项目,将传统的玉米等作物改种经济作物,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该项目可带动4户、9人脱贫;针对部分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助实施土地流转和发展小型养殖项目,利用农村房前屋后空闲地发展庭院经济,投资小、劳动量小、见效快。该举措可带动55户、109人增收脱贫;针对部分贫困户土地少、缺资金、少技术的实际情况,引导实施劳务输出,帮助联系用工企业,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还能学到技术、开阔眼界。该举措可使20户、37人增收致富。
经省住建厅工作队入户调查摸底,结合镇、村及百姓意见,已经帮助红岗村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目前完成整村1:500地形图测绘工作;落实1公里屯屯通水泥路项目;拟定为毛家围子屯、四家子屯每屯新建休闲广场1000平方米;示范建设环保卫生厕所22个;确定配齐电脑等办公用品,安装广播宣传大喇叭,充实图书室书籍;协调到位价值10万元的春播浇灌用油……
回顾过去,拼搏中多有收获;展望未来,扶贫开发任重道远。省直各部门为我市贫困群众铺就的一条条平坦道路,创造的一项项富民产业,和群众一张张开心的笑脸,都见证着白城大地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