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就立志要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23岁时,我从大学医学专业毕业,回到了家乡,正式受聘市里的一所医院后,听说医院新调来一位有名的肿瘤专家张老,医术和医德都十分了不得。凭借父亲和院长的关系,我得到了跟张老见习的好差事儿!
第一天见习,张老接待的第一位患者是个40多岁的女士,她大着嗓门说:“张老,我是否得了乳腺癌?”张老仰着头看了看她说:“你的乳腺怎么了?凭什么怀疑得了癌呢?”她说:“我乳腺增生好多年了,而且越长越多、越大,总感觉得了这种可怕的病。”张老一边看她递过来的片子,一边笑着说:“你说的这种情况反而得癌的可能性小。你可以自己摸摸,这些疙瘩如果像脸蛋一样软就没事儿,如果像脑门一样硬,你就来找我。”她按照张老说的,用左手摸摸肿块,用右手摸摸脑门,然后笑着说:“疙瘩还真像脸蛋一样软。”张老接着问:“你生过几个孩子,是自己喂的奶吗?”“生两个孩子,全是自己喂奶。”张老笑着说:“放心吧!你这不是癌症,请相信我。”她半信半疑地说:“那再给我拍个片,检查一下吧。”张老不高兴地说:“你怎么不相信我呢?不该花的钱为什么还要花呢?你们风里来雨里去挣的钱,容易吗?”旁边陪女士来看病的丈夫说:“去年先旱后涝,收成太差。”张老大声地说:“说不用拍片就不用了。”女士和丈夫这才放心地走了。
我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对张老说:“您为什么不嘱咐她几句呢?”“嘱咐什么啊?”“让她加强锻炼啊。”“一天干活累的要死,还锻炼啥呢?”张老说的话比我在大学听教授讲课还生动,让人欣然接受,着实令人佩服。看来医术是一回事,医德又是一回事,不可混为一谈,这两回事加起来,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合格的大夫。
接着进来一位年轻的女士,穿着时髦,风风火火地说:“张老,我是领着我爸来看病的,他是肺癌患者,但一提肺癌就吓得要死,我编了好多谎话骗他来这儿的,麻烦您不要说走了嘴。”张老哼哈地答应着。患者进来后,张老问:“你是否看过很多医院?”患者点头称是,并且还说:“去了好多医院都看过,他们有的让我做手术,有的让我吃中药治疗,可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张老打开话匣子说:“你这病的经典疗法都用过了,剩下的医疗手段是带有试验性的。如果有幸你能从中受益,当然更好。但也不可避免,钱花了,罪遭了,苦受了,但没有效果,更可怕的是病情反而加重了。”患者接二连三地点头称是。患者又问:“张老,你说我还能活多久?”张老笑着说:“这说不好。我要说患者最多活3年,人家活了13年还不来找我算账啊。”张老说得自己也大笑起来,然后看看患者和家属说:“多好的一家人啊,这个是儿子,这个是姑娘。我劝你们回到家当地去做些化疗,让当地医生适时地调养,等这肿瘤缩小,离血管和隔膜稍远点后再实施手术,那时才能一举成功。”
张老的一席话,说得这位患者全家很满意。一不要求开药,二不想再拍片,患者全家答应着回当地医院化疗和调养,等时机成熟,再来请张老给做手术。张老的这一天坐诊,接待了10多个患者,但他没开一个处方,没拍一张片子,有的只是给患者写了些治疗的用药建议。他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是:“回当地医院治疗,因为那里陪护方便,还会减少很多经济损失。”
跟张老见习这一天,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丰。张老医病,学问高深,医术高明,知识面特广,所以遇上什么样的患者,都能应对自如,让患者和家属都心服口服地离开诊室。张老既能让患者得到合适的治疗,又能帮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他深知患者求医问药,已经花费很多钱了,再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不等于谋财害命吗?一名真正的救死扶伤的医生,就应像张老这样“医术高超 医德高尚”,这8个大字是我跟张老第一天见习的最深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