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年龄对很多人来说,已经到了解甲归田、安享晚年的时候,可当记者见到赵景祥老人时,他正跑前跑后地忙碌着,岁月似乎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看起来精神抖擞,精力充沛。而赵景祥保持着不错身体的诀窍,就是他口中常说的“有点事干”,有点“正儿八经的事干”。退休后的七八年间,赵景祥干的事可真是不少,他种过菜、教过书,如今又身陷书海,开始写书,在他看来,这些可都是正儿八经的事。
赵景祥创作的书名叫《初学楷书四字经》,是一部具备新观点、新方法、新字体、适合小学低年级临习的书法教材。谈到这部教材的创作过程,赵景祥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2006年,赵景祥从白城市信息产业局的领导岗位上退休,从每天繁忙的工作生活一下转换到每日无事的悠闲状态,这让赵景祥很不适应。“刚退休时不想闲着,种过两年地,后来身体不好,就什么都不做了。”赵景祥说。在他工作40多年的时间里,有30多年的时间是专职写文章。“我和许多机关同行一样,患有‘厌笔症’,一旦离开了那个‘苦差事’,便再也不想动笔了,更没想过写书。”
编成《初学楷书四字经》这套教材,纯属无心插柳。赵景祥告诉记者,4年前,6岁的孙女要学习书法,儿媳将寻找书法班的任务交给了他。接连找了几家书法班,赵景祥都觉得“不满意”。“我觉得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让孩子认字的过程,而很多书法班只是单一的教孩子怎么写,却不重视孩子识字。”想着让孙女既练字又识字,赵景祥决定凭着自己的能力亲自“教学”。为了让孙女便于理解,教学过程中,赵景祥将教材中的汉字书写要领总结成了一套顺口溜,这套顺口溜也被他称之为“教案”。
“偶然一次,我的这套教案被长春社科院院长孙学亮看见了,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还鼓励我应该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编下去。”赵景祥说,孙院长的肯定一下点燃了他的创作激情,仅用了两周时间,他就完成了《初学楷书四字经》的初稿。初稿完成后,赵景祥身边一位专业搞书画创作的朋友帮他将书稿送了出去。一时间,赵景祥接到了很多出版社的约请,纷纷要他编写书法教材,就这样,他开始了写书之路。
“顺口溜读起来虽然朗朗上口,可真正出版印刷,有些词句是不可用的。”赵景祥是个认真的人,真正坐下来开始逐句构思推敲文稿时,他才意识到原来的“教案”登不了大雅之堂。“从产生写书想法的那一刻起,我就坚定信心要把这件事做好、做成。”于是,赵景祥开始坚持自学,坚持自我充电,日日去图书馆“上班”,四处淘书查阅资料,近几年大部分时间,赵景祥都是一个人沉浸在枯燥无味的书论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8月份,赵景祥的《初学楷书四字经》正式出版。
记者翻阅了《初学楷书四字经》这套教材,此书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吴玉衡先生题名,由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吉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谢连明作序。全书贯穿一个“新”字,新观点、新方法、新字体。写书过程中,赵景祥用心钻研,大胆创新,创造发明的书法符号是整本书最大的亮点。吉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谢连明在此书序中写道:“景祥先生创造发明的书法符号,对书写书法教学具有特殊意义,它将使静态的字帖‘开口说话’,让书法初学者在标识指示下明明白白地练字,让学生快速领会信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初学书法者来说,这本教材可使学生无师自通,走上自学之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句话用在赵景祥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编书、写书成为退休后的主要工作,这是赵景祥从来没想过的生活。也正是这样一种生活,打造了他充实的暮年。用赵景祥的话来说,现在的他已经完全“沉迷”在写书的境界中,《初学楷书四字经》的出版让自己的能力再次得到了肯定,现在的他每天都在看书、学习,进行他的第二套书法教材系列丛书的创作。“有人会觉得我写书图名利,其实不然,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所有人在这个无纸化办公的信息时代,都能够主动学写汉字、会写汉字、写好汉字,提高全民书写水平。”赵景祥说。
许多人曾说,青春是因为有梦才会变成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片段,而在67岁的赵景祥身上,夕阳时刻依然执着于梦想,精彩必将会伴其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