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书林漫步
3上一版  下一版4
 
精·神·的·火·山
叶圣陶曾在成都一中学教语文
让阅读摈弃功利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6年7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神·的·火·山
——周李立小说印象
 

□刘秀娟

《失明症漫记》的作者萨拉马戈曾经说:“我生活得很好,可是这个世界却不好。”读周李立的小说,有一种反向的感受:这个世界还不错,可是我生活得却不好。

貌似正常的生活之下,每个人内心都涌动着无法宣泄的风暴,周李立有一种特殊感受力,能从平静的生活、平凡的面孔上嗅出山雨欲来的气息。《更衣室》《八道门》《爱情的头发》《火山》以及最近的“艺术区系列”,其中的人物平凡无奇,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恨,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可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压抑不住要喷涌的情绪火山。这些小说里,无论是公务员、艺术家、商人、家庭主妇,还是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都在内心晦暗的泥潭里独自跋涉。周李立以探针般的纤细、精准,捕捉到喧嚣的城市生活中不易觉察的无力、虚无以及孤独。

周李立认为小说里应该有“悲”和“观”,是其创见。她的小说正是沉浸在一种莫名的悲哀里,同时又是对生活、对人的冷静观察。这种态度直接决定了对写作素材的切割。比如《火山》,一个两岁时父母便移民日本的黑龙江小城男孩,跟随奶奶和单身姑姑长大,用侨胞身份勉强考上三流大学尚不能顺利毕业,一无所长,两次赴日探亲都遭遇火山爆发,一次是真实的,一次是心理上的。可是,从创作中我惊讶地发现,触发她完成这部小说的,竟然是一位中国籍日本导游的幸福生活。她如何在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小张身上想象他或许灰暗的少年时期?这就是周李立,她在小张向她描述幸福时,却转到小张背后,追问一个不幸福的文亮。所以,这些小说尽管和她的人生经验没有多少重合的部分,却有其性格和体验所在。

对周李立以及很多年轻作家而言,他们已经开始构建一种新的都市文学经验,既不是以“乡下人进城”眼光来表现都市奇观,或者做城乡对比的文化批判,也不同于都市欲望化写作:他们和城市生活浑然一体,共度冷暖。我有时候会特别诧异于这些小说的来路:周李立继承了哪位或者哪几位作家的衣钵。我觉得面目模糊。你看不出她对笔下这些人物的感情,没有喜欢似乎也没有厌恶或同情,更没有居高临下。她有的是理解、观察和呈现。

周李立创作的成长期似乎很短暂,之后就显出了较为成熟的面貌:语言精准劲道,结构简洁而富有层次,叙事节奏控制得好,文本充满隐喻,具有很强的“可解读性”,特别是有一种超出同龄人的节制。这也是她让人吃惊的地方。成长并不坎坷,经历并不复杂,生活并不磨难,然而,她竟然在小说中完成了那么多具有自我超越性的表达——她探寻自己和这个世界更多的可能性,把自己融到很多人物里去,把小说作为和世界交流的方式。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