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胡泉海 张水田)今年以来,通榆县检察院严格按照县委扶贫攻坚工作的总体思路,始终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坚持以脱贫致富为目标,积极运作新华镇强胜村整体搬迁工程,协助制定脱贫规划,培育致富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
确保摸清底数,建档立卡到户到人。驻村第一书记与村干部一起对该村逐家逐户实地走访查看,摸清了种植业、养殖业结构、经济状态等情况,全面了解贫困户生活、生产中存在的具体困难,逐项登记造册。全院干警到强胜村走访老党员困难群众、残疾人、五保户,了解155户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全面开展贫困家庭调查摸底,建立贫困家庭档案155户254人。召开5次党员干部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理清发展思路,掌握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问题出发,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明确工作时限,实现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确定服务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突出工作重点,解决群众所求所盼。强胜村基础设施脆弱,严重制约群众脱贫致富工作进程。在扶贫开发中,他们突出扶贫重点,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主动对接交通、水利、农业、国土资源、电力等部门,按照“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扎实开展工作。依法扶贫,认真梳理强胜村村集体债务,解剖村级债务形成原因,剥离高息债务,对于经营性负债,主动协调化解,让村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轻装上阵。借鉴外地经验,整合土地资源,让村民们尝到土地流转的甜头。引进一方产业,搭建就业平台,有序推进强胜村村民整体搬迁工程;为强胜村新修7.23公里屯内巷路,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现已完成项目申报工作。经与交通部门协作,唐家屯至通联线1470米巷路建设已经完成。为强胜村争取抗旱配套机井15眼,建成200公顷高标准农田实验区,促收增效。抓住新华镇作为全县2016年光伏试点镇的机遇,在强胜村选择试点户,设计确定到户光伏电站装机规模,每户投资一定数额,达到年发电收入3000元的目标,走上阳光扶贫之路。
培育致富产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驻村第一书记立足该村资源优势,深挖潜力,主动协助村“两委”干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脱贫规划,确定致富项目,落实扶贫帮扶措施。为确定的100户贫困户分别提供200只鸡雏并签订回收合同。预计每只鸡雏饲养成本在15元左右,每只出栏鸡售价在70——90元,每户收入纯利润可达8000元左右。争取政府项目支持,帮助强胜村成立一家农机合作社,由能人牵头,对内为贫困户免费深松、整地和机械化秋收,每户每公顷可节省费用300元,全村1100公顷耕地可节省33万元深松费用;对外开展作业服务,获得收入按股份比例分红,确保农机合作社当年增收。在原贷款计划的基础上,再增加200万元低息贷款,为贫困户解决种、肥问题。
狠抓产业培训,营造脱贫良好氛围。倡导“扶贫先扶智,脱贫先脱愚”的理念,结合包保村实际,开展系统培训,进一步开阔村民视野,提高致富本领。与通榆电商合作,通过线上购买农资、线下出售土特农产品,使村民节省开支,足不出户就能使自己的土特农产品增加附加值。最近,包村干部正在组织村民报名,近期内接受上网培训。送教入村,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两次养殖技术培训。针对有技能、有特长的贫困户,尝试通过政府、机关购买服务或劳务的方式,协调劳务部门,帮助就地就近解决就业创收,增加经济收入。结合工作职能,主动送法入村,针对该村群众法律知识欠缺等问题,结合法律七进活动,组织反贪、预防、公诉、侦查监督等部门进村开展法律宣讲,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升,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推进廉洁扶贫,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坚持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抓在手上,发挥“两委”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加强与涉农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案件协查、共同预防等工作机制,努力形成脱贫攻坚工作合力。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进度、有成果、出成效。围绕扶贫项目重点环节查找制度漏洞,及时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杜绝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保障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