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又到“八一”,老兵你在哪儿?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2016年8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到“八一”,老兵你在哪儿?

□本报记者 李彤君
 

又到“八一”,对于现役军人来说,军营里的“八一”过得热闹又温馨,有当地政府的慰问,有共建单位的各项活动,有连队演出、球赛……总之充实而快乐。可对于退转军人来说,离开军营的“八一”,就变了一个味道。这味道,有甜蜜的回忆、有酸楚的思念、有苦涩的辞别。

又到“八一”,老兵,你在哪儿?

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白城,每年以宽广的胸怀迎接着来自祖国各地的热血男儿,又用有力的臂膀放飞归乡的退转军人。又到八月百花香,八百里瀚海稻海柳浪迎风招展,那是向荣转军人发出的呼唤,呼唤着曾经服役在第二故乡的这些老兵——常回家看看。

“服从部队需要,接受组织安排,无论未来从事什么,这片土地都能承载我的归来。”

老王是2016年的军队转业干部,曾任职于驻白某部。老王转业的时间刚好是“八一”之前,没能在部队过“八一”,老王的心里多少有一些遗憾,但他还是欣然收拾行囊,踏上了返乡的路。

老王在部队刚好干满26年,面对人生的岔路口,他选择了自主择业。才40多岁的年龄做出这样的选择,老王的做法让很多战友不理解。但老王却觉得,无论是自己的年龄还是健康状况,都不适合再在体制内重新打拼,所以选择回地方后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岗位让给年轻人。

办理完转业手续后,老王就回到了位于内蒙古的老家,用他的话说,这回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陪陪老母亲了。从军26年,对家人、对亲情、尤其对父母的关怀欠缺得太多了。如今转业了,终于可以心无所牵地陪在老人身边,让高龄父母享受儿子在身边的天伦之乐。但老王在转业时还是选择把组织关系留在白城。他说,已经把家安在了白城,妻儿也都在白城生活,白城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却是儿子的第一故乡,他们已经把根扎在了白城。

面对记者的电话采访,老王乐观地说:“白城虽然是地级市,但生活在这里有许多大城市比不了的优势,比如这里的水好、空气好,物价也不算高,宜于生存,更宜于生活。如今我转业了,是离队不离乡,一切照常。”

“习惯是最好的良药,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习惯于在这里生活,所以我留了下来。”

黑龙江人老陈曾在驻白某部担任主官,作为2016年的军转干部,老陈选择了留在白城工作,如今已就职于白城某单位。对于老陈的选择,他的老战友都非常不理解,老陈完全可以选择回到老家哈尔滨,或者去妻子的家乡青岛,但他还是“按兵不动”,留在了白城。

老陈觉得,在白当兵20多年,他接触最多的是白城人,他的人脉圈子也都在白城,他离开家乡久了,回到家乡倍觉陌生。倒是在白城,熟人多,感情在,在这里开展工作也更有方便条件,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感情有了全新的认知,人熟为宝,白城早已经成为他真正的家乡了,没有任何陌生和不适感。

你正值壮年离开奋斗了半生的部队,会不会有遗憾?老陈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入伍第一天穿上军装开始,就做好了随时离开的准备。但是,只要部队一声召唤,我们第一时间都会回到部队,接受命令。军装可以脱下来,军人的素养和职责一辈子不能丢。”

“退伍5年了,走时一想到回家,那是真高兴。可是回家5年的时间里,我总会梦到白城,那里有我10年的青春,一辈子忘不掉。”

甘肃庆阳的小田是2011年从白城退伍的一名士官。如今,回乡已有5年,通过电话,记者采访了小田。

刚回乡时,小田也曾几次到家乡及周边的企业应聘,但都时间不长就离职了,这曾经让小田很恼火。他的手里握着连年优秀士兵、优秀党员的获奖证书及计算机等专业证书,为什么到了实际工作中就感觉能力“捉襟见肘”呢?这一切让小田陷入深深的思索中,经过实际工作的体会和考验,小田发现部队虽然培养了自己很强的工作能力,但有些社会经验还需要自己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慢慢摸索,重新塑造自己。

退伍回到家乡一年后,小田也适应了地方的生活节奏,如今,他从自己工作的企业脱离,成为企业总代理商,还开办了自己的专卖店,生意红红火火。

提起白城,小田说自己曾经在白城电大报考了会计专业,退伍后还曾经回到白城参加考试,再回白城觉得特别亲切,也回到部队看望了当年带过自己的连队领导,就是分别时心里特别不好受,毕竟甘肃与白城相隔万水千山,来一次挺不容易,但这辈子,白城这个第二故乡是不能从记忆中抹掉的。

小田同时表示,现在自己的生意越来越好,他已同还在白城的战友联系过,一些在白城的家属如果想从事这项经营活动、有意向的可以代理他的产品,他将提供最优越的条件助其创业,为战友和家属,也为第二故乡尽一份绵薄之力。

又到“八一”,小田主动给留在部队的战友发去了问候和祝福的短信,让留下来的战友们替自己再吼一嗓子“咱当兵的人”。

“‘八一’聚会在白城,我们盼着明年到白城见见战友们。”

退伍士官老武是山东人,退伍回乡前,老武专门在白城市区各个繁华地段拍了一些照片,他就是带着这些照片离开白城登上了开往家乡的列车。

离开白城9年,老武经常通过网络了解白城,尤其是白城城市建设发展这一块,面对白城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总是跟家人说:“我当年在时,这里是这样,你看,这里变成这样了……”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老武特别兴奋,始终在说,白城现在大变样,就等着明年“八一”回白城会战友,到时再好好看看白城变啥样了。我和战友们商量好了,10年一回白城大聚会。

当年在部队时,老武主要负责宣传报道工作,无论是新闻稿还是摄影,他都样样精通。回到家乡后,他没有务农,而是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在乡企从事宣传工作,成了在农村挣工资的人。老武说自己在部队学会的这些“手艺”成了抢手货,多家用人单位都来挖他,他择优选取,选择了离家最近的这家乡企,就为了平时还能照顾上家里。毕竟当兵一走就10多年。当初新婚就回到部队,孩子满炕爬了才回来第一次见到女儿,亏欠这个家太多了。如今挣一份工资,养家糊口,守家在地,挺好。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战友“八一”聚会选择在白城时?老武说:“首先我们入伍在白城,有一些战友就娶的白城姑娘,把家安在了白城。虽然大多数战友还是离开了白城,但我们还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回到白城,看看第二故乡、看看部队。”

人生,一次当兵,一辈子情系军营,一生引以为荣。老兵不忘第二故乡,第二故乡也不曾忘记你们,这里的大门永远为曾经献青春、献热血的老兵们敞开……前面山高路远,一路平安!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