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文斌
一、奶牛乳房炎的病原
引起乳房炎的病原是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霉形体,其中最主要的病原菌是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舍饲集约化奶牛场,大肠杆菌病也越来越严重,其他的还有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厌氧菌主要有吲哚消化球菌、黑素类杆菌、产芽孢梭状芽孢菌和坏疽梭杆菌。引起乳房炎的真菌主要有毛孢子菌、烟曲霉菌、酵母菌等。
二、奶牛乳房炎分类及临床症状
1、非临床型乳房炎
非临床型乳房炎又称隐性乳房炎,是乳房炎中发生最多、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类型。病牛乳房和乳汁均无肉眼可见变化,但乳汁电导率、体细胞计数、pH值等理化性质已发生变化,必须用特殊的理化方法才能检出。
2、临床型乳房炎
临床型乳房炎的乳房和乳汁有肉眼可见的临床变化,又分为轻度临床型乳房炎、重度临床型乳房炎、急性全身型乳房炎。一是轻度临床型乳房炎。乳腺病理变化比较轻,临床症状较轻微,触诊乳房无异常或有轻度发热、疼痛、肿胀。乳汁有絮状物或凝块,乳汁变稀,pH值偏碱性,体细胞计数和氯化物含量均增加。及时治疗可痊愈。二是重度临床型乳房炎。乳腺组织有较严重的病理变化,患病乳区急性肿胀,皮肤发红,触诊乳房发热,有硬块,疼痛敏感,奶牛常拒绝检查。产奶量减少,乳汁异常,变为黄白色或血清样,内有凝乳块,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正常或略高,精神、食欲正常。此类乳房炎若及早有效治疗,可以较快痊愈,预后一般良好。三是急性全身型乳房炎。乳腺组织受到严重损害,常在两次挤奶间隔突然发病,病情严重且发展迅猛。患病乳区肿胀严重,皮肤发红发亮,乳头也随之肿胀,触诊乳房发热、疼痛,全乳区质硬,挤不出奶,或能挤出少量水样乳汁。患畜伴有全身症状,体温持续升高,心率增加,呼吸加快,精神委靡,食欲减少,进而拒食、喜卧。如不急早有效治疗,可危及患畜生命,死亡率约10%以上。如果急性全身性乳房炎得不到有效治疗,乳腺组织渐进性发炎后,就会发展为慢性乳房炎。慢性乳房炎一般没有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不明显,全身情况也无异常,但奶产量下降。也可导致乳腺组织纤维化,乳房萎缩。无治疗价值,且可能成为感染源,宜及早淘汰。
三、奶牛乳房炎的诊断
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低,重点在个体病牛的临床诊断;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重点在母牛群的整体监测,这能反应出整个牛群乳房的健康状况和牛群奶产量的损失情况,如果检出率高,出现临床型的危险就大。对个体病牛的临床诊断包括乳房的视诊、触诊、乳汁的肉眼观察及必要的全身检查。对整体牛群的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有乳房试验(CMT)、乳汁电导率测定,乳汁体细胞计数和乳汁微生物鉴定、乳清蛋白量测定、血清蛋白测定、乳汁抗胰蛋白酶活性测定等。
四、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1、全身治疗
可采用大剂量抗生素,每千克体重用青霉素1.65万IU,土霉素10 mg,盐酸头孢噻呋混悬液(头孢先锋)0.05~0.1ml,磺胺二甲嘧啶70mg。
2、乳房灌注
此疗法方便有效,但一定要注意严格消毒,杜绝细菌、真菌进入乳区。灌注时间应在傍晚挤奶后,使药物在乳房内停留时间长些,进行灌注前注射催产素使乳区完全排空。可用青霉素10万IU,土霉素200~400mg,螺旋霉素250mg,链霉素100mg+青霉素10万IU,新霉素500mg。
3、干奶疗法
在干奶期起开始或终末时进行乳房灌注,是预防乳房炎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
4、辅助疗法
用30%硫酸镁高渗溶液湿敷,以利消肿;静脉注射大剂量的等渗液体,尤其是含葡萄糖和抗菌药物的液体;在乳房周围用冰敷,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5、中药疗法
肌肉注射中药针剂催奶消炎灵、鱼腥草;对于乳房炎引起发热、乳路不通的病畜可用如下药方熬汤灌服:荆芥穗60g,防风60g,麻黄30g,桂枝60g,甘草30g,薄荷40g,炒山楂40g,生地60g,白芍60g,黄芩60g,当归60g,地丁60g,蒲公英60g。在治疗乳房炎时,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中西结合;肌肉注射和口服药物及辅助疗法三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五、乳房炎的防治
由于乳房的生理特点特殊,随时随地都在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威胁,必须制定比较合理的防制措施,长期坚持,才能使乳房炎的发病率控制在最低限度。必须注意挤奶卫生;每天进行乳头浸泡;干奶期进行抗生素治疗;淘汰慢性乳房炎病牛;在牛群的新个体引入时要严格检查,以防带入新的感染源;定期评价挤奶机的性能;定期进行桶奶或个体母牛的乳汁体细胞计数(SCC),从而根据体细胞数目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奶牛产乳期应定期投放抗菌消炎通乳中药,预防乳房炎的发生,且无药物残留。 (作者单位:白城市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