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照亮幸福路
全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会召开
省人大立法调研组来白调研
图片新闻
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市区道路改造工程顺利推进 部分路段完工通车
洮南:“日行一善”汇聚爱心力量
市消费者协会组织开展
“走进吉林品牌”消费体察活动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6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照亮幸福路
——镇赉县建平乡大岗村脱贫记
 

●李雪阳

一块块标准化农田绿意盎然,一栋栋果蔬大棚内硕果累累,一个个养殖圈里牛壮羊肥,新铺的柏油路平整宽敞——如今的镇赉县建平乡大岗村,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昔日的贫困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我们村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让村民奔小康的劲头越来越足。” 大岗村党支部书记石云虹说到。

大岗村由于地处偏远,土地多属沙石地,人均耕地少,十年九旱,粮食产量低,有的年份甚至绝收,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全村共有贫困户550户、1448人,分别占总户、总人口的67%和50%。

致富路上不能让一户掉队。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大岗村帮扶部门和驻村工作队多次入村察民情,探实情,帮助每一户找准脱贫路径,制定精准扶贫计划;大力推进庭院经济、中低产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及特色养殖等富民产业,彻底拔掉大岗村的“穷根”。

“那片儿的玉耳还需要翻晒一下,这儿的可以装袋了,装完袋的要过好秤、记好数。”来到大岗村的玉耳栽培基地可以看到刘金才忙碌的身影。54岁的他患有风湿病和腰间盘突出,是村里的“五保户”,以往靠四处打零工赚点生活费和医疗费。“如今村里建设了玉耳大棚,俺也当起了看管员。玉耳采摘晾晒的时候得需要20多个工人呢,这让俺们都有了活干,再也不用四处奔波去找活了。”刘金才笑着对笔者说。

今年初,帮扶部门省工信厅投资15万元建起一栋占地400平米的玉耳大棚,预计今年纯收入达25万元,不仅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他们还协调吉林喜丰节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赠75万元,修建庭院蔬菜大棚116栋,惠及全村5个自然屯的贫困户116户、325人,预计人均增收1500元,也使大岗村形成了特色庭院经济发展雏形。

对于以大田作物为主、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大岗村,真正的帮扶还是要在增收增效上“做文章”。过去大岗村平均14.2公顷土地1眼井,遇到干旱年头地灌不上就容易绝收。今年以来,该村申请国家脱贫攻坚专项资金49.5万元,新打抗旱水源井30眼,解决了贫困户70户、560公顷耕地抗旱水源问题。县水利局还向省农水局申请369.5万元,对村附近金边湖水库周边150公顷旱田进行“旱改水”改造,惠及贫困户50户、127人。“政府的帮扶真是好啊!改造完,靠近湖边的地能借上金边湖水变成水田,离湖远的地也都有井了,这让我们大岗村的地块都变成了一等田。”村民们告诉笔者,通过“旱改水”和打抗旱水源井等一系列举措,大岗村的中低产田改造成了稳产高产田。

有了好收成,还需要给粮食找“出路”。过去,该村小马场屯没有通往屯外的水泥路,为了解决百姓出行难、粮食输出难等问题,帮扶部门积极争取脱贫攻坚政策性资金240万元,修建5公里小马场通往屯外的水泥路,可惠及贫困户51户、贫困人口138人。他们还投资50万元,在前大岗屯铺设950米屯内水泥路,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良好础。

大岗村还有一些缺少劳动力、生产能力低的贫困户,村里无论是搞庭院经济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都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帮助其脱贫成了村里的大难题。经过反复研究并与贫困户沟通,帮扶部门和村里确定搞养殖项目对他们进行扶持。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可以采用“托管”模式,将自家的家禽放在有能力饲养的农户家统一看管,签订协议年底拿分红。省工信厅投资15万元为202户贫困户发放4.3万只鸡雏;大岗村争取国家整村推进扶贫资金100万元,购买1136只羊,惠及全村550户贫困户。

特困户孙井海长期患病瘫痪在床,靠老伴伺候,老两口生活主要来源靠土地流转费和低保,日子过得很紧巴。“前一段,村里给我家分了2只羊和200只鸡,都放在了别人家养,我也不用出钱出力,年底怎么也能分两千来块钱,日子越来越好过了。”精准帮扶点亮了孙井海一家脱贫致富的幸福梦想。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