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患过手足口病以后不会再发
手足口病常见于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脑炎等并发症。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众多,因此并不是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以后就不会再发。
误区二:亲吻孩子不会传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作为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与患者的直接接触、飞沫传播、接触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经口传播(与患者共用杯碗等)。如果家长是病毒携带者,那么一个简单的亲吻可能就会导致孩子感染手足口病。
误区三:手足口病一定要做病毒检测
临床上经常碰到有些家长,当医生判断为手足口病,家长却无法接受这个诊断。其实,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对于普通病例来说,它有比较明显的症状: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性疾病,也是自限性疾病的一种,一般一周左右好转,愈后良好。一般情况下,经验丰富的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
(江 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