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书林漫步
3上一版  下一版4
 
阿勒泰思想旋舞
古代的“开学典礼”
张大千的第一个画展
余世存《一个人的世界史》:
国人看世界的细节之大成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6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勒泰思想旋舞
——读丁利散文《天生北疆》
 

□满 蛟

阿勒泰,我没有去过,不知道那是一片怎样神奇的土地,可我相信喜欢自然的人都会被阿勒泰的伟岸厚重所迷住,也会被散文《天生北疆》里柔和悠长的声音迷住,那是丁利笔下绚烂瑰奇的世界。

《天生北疆》是一组游记散文,作家丁利记叙了自己随同吉林省作协一同赴阿勒泰地区采风的足迹。在飞越天山、小住阿勒泰后,依次游览了吉木乃草原神石城、天边的花园喀纳斯、“西北第一村”白哈巴、落在天边的彩虹五彩滩、静卧在草原怀抱里的白桦林、巍峨险峻的额尔齐斯河大峡谷等地。反复阅读《天生北疆》,字里行间总是隐隐浮动着丁利澄澈透明的双眼,流淌着脉脉真情,通过这双不停闪烁着的眼睛可以自由地行走在如梦如幻的神秘天外,可以清晰真切地听得见鸟儿鸣唱在耳畔、触摸到吉木乃石城的深沉博大,感受到阿勒泰处处弥漫着的纯净原始和雄浑沧桑。

逃避繁华嘈杂,回归自然和原始,可以忘却忧愁,可以在解放与自由中获得欣悦、满足与升华的心理体验。对于作家而言,阿勒泰之行并非只是一次浪漫主义的文化消费,还是一次感知生命、重新打量生活的思索之旅,是一场单纯却深刻的思想旋舞。《天生北疆》不仅描画了戈壁莽原的天然野趣,还思考了人如何亲近自然、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让自然和人类都呈现出美好状态等问题,隐秘地呼应了现代人的生活困境。

大自然是一面镜子,可以将最真实的自我清楚地倒映出来。在沧桑变迁的时空面前,人渺小脆弱得不堪一击;置身于处处弥漫着纯净、原始的自然之中,能做的,只有顶礼膜拜,只有让心安静下来,涤荡尘怀。“仰视你(胡杨林)雕塑一样的身躯,我默然无语,只有顶礼膜拜。雕塑家是谁?千年的风霜打磨了你的大气恢弘。临别,还是大胆抚摸你一下,令我惊叹,千年的余温还在漫润,暖了我的周身。”被时间细细抚摸,被历史深深铭刻,屹立千年的胡杨树承载了最为丰富的精神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它和人类搏动的生命息息相通。

“在广袤的阿勒泰大地行走,大段大段的时光丢在漫漫路途上,人挤在车里,心总是空落的;放眼茫茫戈壁,不见村庄和庄稼,有一只鹰,孤独飞向高原,它和人一样空落;在九曲八弯的盘山路上,眺望远处的河流如一条细线,毡房如一朵小蘑菇,人也一样,小的如蚂蚁在蠕动。我在想,这也如人生的大块空点,没有记录,只有苍白的行程。”“人生就是一段不长的路程,就如我们行走阿勒泰一样,回头看看,大部分时光都在空旷、苍茫和寂寞中度过,每个人面对这样的长长的空白,都束手无策。”

阿勒泰博大、深邃、细微、辽远,变幻无穷,灵动无限。作者虽然置身其中,但并不局限于自我的小天地,而是在更广阔的宇宙俯仰纵横、物我交汇,在艺术涵咏中绵展深味,在思想和精神的放牧中体味爱与体恤、豪迈与超拔。壮美的自然饱含了朴素之美、原始之美、生态之美,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也包含了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不负重心灵的生活态度。然而名山大川、美景如画是集体的,是共性的产物。在静静的旅行中,在恍若隔世的瑰奇世界中,让人心生羡慕,却又倍感无奈,可以换一种人生,做一次美梦,可我们终究无法像自然一般没有忧虑,亘古长存,也无法让它永久地居留在身边,甚至头脑中关于它的记忆也会日渐模糊不清,我们终究要回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太大又太空了,我们什么也留不下”,能留下的还是“生活的点点滴滴,贴在我们身边的,亲密无间的东西”。在《空旷的长路》这篇文章中,作者不只传达出最简单的温馨氛围,还试图将山河草木与人的情感进行对比,进而窥视喧嚣混乱的人类情感世界,发掘沉潜在人与人之间最为深挚的美与善。行走在阿勒泰正如行走在人生路上,要时常停下来赞叹、留恋、哭泣、怅惘,但不能忘记赶路,不能忘记肩上的责任和珍贵的感情。这些隐而不彰的幽微光芒和延宕不尽的遐思是《行走北疆》的灵魂筋骨。

心灵受到美的感召时,优美的文字就会如歌声一样从笔端流淌出来,连绵不绝。“毡房里飘出哈萨克姑娘甜美的歌声,哗哗的流水声为其伴奏。喀纳斯湖浅绿色的波涛,跳着高儿、扬着手、亮着婀娜的身子,潺潺流淌。”无处不在、幻化万千的自然之美可以在一瞬间攫住眼球,然而能触动心灵的却是人与大自然的交感互动。“在新疆阿勒泰,我们见到的山多、河多、树多、牧场也多,唯独见到的人少,当然见到的飞禽走兽也少,少归少,但见到的飞禽走兽,却给我们留下颇深的记忆。它们好像不认识人,或者把人与它们都看做了同类,没有防备和戒心。”阿勒泰的动物自由放松地与人共同栖息着,对于轰轰车鸣,它们无动于衷;对于人类的靠近,它们不惊不慌,人与自然之间独立而共存。当动物们远远地躲避人类、攻击人类时,该思考的是我们是不是仅仅为了一点私利,甚至贪图一时的口福,而不顾后果地做着破坏生态的事。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不仅是衡量人类文明的标尺,也时刻劝诫着人类在坠入内心欲望的深渊前停住脚步。

从《远去的村庄》《鲁院日记》到《天生北疆》,丁利散文的语言依然干净节制,富有质地和节奏感,在波澜不惊间良有深意,但美学风格已然开启了壮阔豪放的面向,对人生、命运等哲学命题也有了更加深入的审视。他将山水与人生融合贯通,将艺术精神和理论思维熔于一炉,他将湖泊峡谷视为人类的命运共同体,让生命在文字间自然而然地律动着,阅读她是一次愉快的精神游历,是美的熏陶。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