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用行动践行使命 用奉献谱写忠诚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2016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行动践行使命 用奉献谱写忠诚
——记老城区改造中的白城公安交警
女交警在学校附近带领小学生过马路。
交警在夜检中查询可疑车辆。
交警在检查过往车辆牌照。
 

□本报记者 李彤君/文 王少军/摄

2016年,注定是一个令所有白城人铭记于心的年份。从这一年的盛夏开始,轰鸣的挖掘机声打破了小城的宁静;飞扬的尘土遮盖了原本云淡风清的惬意;道路交通也变得举步维艰,堵车现象时有发生。但因为有了公安交警的身影,白城市民在老城区改造期间“堵车不堵心”。

有人说,这是“阵痛”,是一座老城改天换地迎接新生前的“阵痛”。在老城区改造的“阵痛”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打破了以往一切的作息规律、工作职责,第一时间重新排列组合、第一时间冲到城市改造的一线,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路堵心不能堵”的决心。这些人,在灰尘与烈日下、在泥泞与暴雨中,用行动践行使命,用奉献谱写忠诚。

“众里寻他千百度,原来他在车流最密处。”

自老城区改造工作开展以来,白城公安交警全员下到路段,上至领导,下至普通民警。除了正常处理交通事故工作的同志外,交警支队的各部室领导和同志们全部下到路段。记者来到交警支队交通科,科长谭英不在,同科室的同事说他正在路段上执勤。

采访中,谭英的同事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也就在3天前,谭英家里的一位老人过世了,按说家里有这样的大事,休假在情理之中,可谭英硬是坚持早来晚走处理正常的事务性工作,并且照常下到路段执勤,把对亲人深深的怀念埋藏在心里,丝毫没有影响工作。

像谭英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事例,在交警支队还有许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发大队三中队中队长郝艳波的先进事迹就感动了许多人。

郝艳波是在2015年11月被确诊为肺癌的重病患者,在北京连续化疗6个疗程后,病情有所好转。今年4月初,他从北京回来,刚在家休养一周,就主动给单位领导打电话要求上班。有人说,他有一百个理由不用上班。可他说,他只有一个理由上班,那就是老城区改造期间,大队人员少、任务重,协管员都能坚守路段,他怎么能把自己当病人呢?就这样,郝艳波每天都和同事们一起在街面巡逻,努力维护市区路面交通秩序。他的主治医生知道他没有按医嘱要求,远离路面上的汽车尾气和灰尘,把他一顿批评,可郝艳波却坚守在岗位上丝毫没有动摇。面对父母焦急的心情、妻子担忧的泪水和同事们的一再劝阻,他只是摆摆手,表明“我可以”。

但郝艳波毕竟身患大病,8月最热的一天,他还是晕倒在了岗位上,并且高烧不退。郝艳波只在家休息了两天又回到岗位上,按时到岗坚持路面执勤。病痛折磨致使郝艳波每晚仅能睡上两个小时,但次日他依然坚持爬起来上岗,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把妻子熬好的中药带到执勤岗服用。

郝艳波的妻子张莹,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发区大队法制科科长,也是一名工作在一线的公安交警。虽然丈夫身患重病,但特殊时期,她以特殊的觉悟像丈夫一样没有退下阵来,依然坚守岗位,一面按时按点为患病的丈夫熬药,一面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就是郝艳波,从警10余年,虽患重病但坚持超时巡逻,没有因病向组织提出任何条件,像一面旗帜一样,迎风招展,映照忠诚。

“群众给予的每一句理解的话,都能令我们泪如雨下……”

在最火热的8月,记者在采访时,洮北交警大队的一位普通交警曾对记者说:“哪怕一瓶矿泉水,都令我们有泪如雨下的感觉……”一瓶水有多沉重,能深深触动交警七尺男儿的情感阀门?

2016年的盛夏,注定在考验着这片土地上的坚守者。高温、持续高温,近40度的室外地表温度炙烤着一切。高温,惹不起,躲得起,许多人躲进了空调房。但很多在室外作业的人们却是无法躲开的,比如公安交警们。高温,让人的脾气也变得焦躁了,可公安交警们任汗水浸透警服,动作不改、态度不变、岗位不移。

老城区改造施工的最初阶段,许多百姓是不理解的。为啥这条路堵上不让通行?为啥半条路走车?带着诸多不满情绪的市民,尤其是驾驶员们把不满情绪发泄到离他们最近的执法交警身上,指责声、抱怨声,甚至谩骂声都像唾沫一样溅了过来,看不见却声声入耳。其实,白城公安交警早有举措,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加大了宣传的力度,无论是走街串巷的宣传车,还是重要路口的大屏幕,包括入校、入区开展的广泛宣传工作,只为让每一位市民理解老城区改造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积极配合这项利城、利民的民生工程,同时更要在拥堵时期积极应对出行难的现状,配合交警工作,警民携手共渡难关。

通过一系列的大力宣传,收效显著,大部分市民是理解并接受老城区改造期间的封堵路况,但也有个别市民因为各种原因,把对道路拥堵、通行不畅的怨气发泄到交警身上。但白城公安交警以良好的素质化解矛盾,妥善处理好警民关系。

有一次,当时室外温度达38度,正值下班高峰期的中兴大路与长庆街交会处,一位驾驶员因交警让他暂时让行极其不满,破口大骂,引来多名群众围观。面对这种情况,已经汗流浃背的交警耐心地向他解释说明,并提出请他不要影响其他车辆通行,但该人还是不罢休。这时一名围观的老同志说话了:“老城区改造是件好事,咱们老百姓目前都克服些困难,你看交警多不容易,早上7点就上道指挥了,咱们吃午饭、晚饭,他们还在指挥交通,人家交警的指挥肯定是对的,你咋就这么不讲道理呢?”围观的群众纷纷指责这位驾驶员。这时一名女同志给这位交警递过来一瓶矿泉水,一定要他喝点儿水。事后,这位交警深有感触,他说老城区改造上路执勤以来,我们执勤时间延长了、任务加重了,可我们没有怨言,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如今有了广大市民的理解,我们所遭受的一些委屈、一些不理解,也就不算什么了。

某饭店的老板对记者讲,他的饭店位于某十字路口附近,每天交警几点上岗、几点下班,他看得清清楚楚。看到这些交警太辛苦了,他就主动让交警上他的饭店喝口水、洗把脸、躲躲太阳,可至今没一个交警进他的饭店休息。是的,这个夏天,交警们的脸色都略显黝黑。付出总有回报,白城公安交警们付出辛劳的同时,换来了道路的一次次通畅。

“他们所做的一切,总是润物细无声,却又掷地有声。”

有人形容人民警察如同包裹在贝壳里的珍珠,也许外表并不华美,但历经磨砺后每一颗都是闪闪发光。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每个办公室里,总能见到一面或几面锦旗,有表扬的、有感谢的。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交警的形象就是“扣车”、“罚款”和“检查”。但交警队伍中却有一个人,因其亲和的态度和对交通法规的通透,深受广大驾驶员认可。这个人就是洮北大队副大队长连文博。

老城区改造期间的连文博比平时更忙了,他带出来的近70人的协管员队伍,在老城区改造期间的疏导交通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8月25日,因零公里处设路障,导致马路变窄,在一小时内连续发生4起交通事故,当天连文博和同事们疏导交通直到晚上7点多才下岗。可他们刚回到家里,就又出现了拥堵现象,连文博马上在协管员微信群里发布临时上岗任务,调集警力,没想到,在第一时间零公里路段就来了近20位协管员,在交警和协管员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个小时,交通恢复了顺畅。

据连文博介绍,这些协管员素质非常高,业务能力强,有时中午疏导交通后,考虑到马上接近下午上班高峰期,他们就就近吃快餐对付一顿,提前赶到路段进行指挥,不讲条件、不计代价,虽然不是警察,但在城市道路交通工作中,他们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真正做到了堵车不堵心。

洮北交警大队所肩负的夜检任务,也是老城区改造期间的工作重点。为了提高市民的交通法规意识,更好的遵规守纪,他们在组织夜检过程中,科学施策,在老城区改造没有路灯照明的情况下,克服了个人困难,拦车夜检,履行职责。

8月的一天,天色已晚,刚要收队的连文博和同事们见不远处驶来一台摩托车,还没等喊停,驾驶员已驾车逃离,凭着职业敏感,连文博觉得这个人肯定有问题,便和同事们冲上前去拦停了该车。没想到该驾驶员身上无任何证件,也不配合检查,并扬言自己没毛病,交警是无事生非。经连文博查对摩托车号牌,并仔细梳理,查出此人曾驾驶该车撞人逃逸。如果再让此人逍遥法外,势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和恶劣影响,于是他们对该人及时进行了处理。

像这样的事例,对连文博来说不是第一次。有人说,抓获逃逸人员如同和亡命徒较量,但连文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人民交警的果敢与顽强!

市老城区改造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白城交警永远在路上。他们在红绿灯下,演绎着平凡的每一天,他们敬畏并追随自己这份神圣而又光荣的公安事业,甘愿把这份崇高用双手托举,甘愿把这份忠诚埋在心底,用行动践行着对家乡和人民的承诺:让白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平安梦!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