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书林漫步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国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
写文章批评女子冠夫姓
“气”出来的千古名篇
读书的阶梯
心若知足,幸福便来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16年9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若知足,幸福便来

 

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庄子·内篇·齐物论》 译文:无论注入多少东西,它不会满盈;无论取出多少东西,它也不会枯竭,而且也不知这些东西出自哪里,这就叫作潜藏不露的光亮。

什么东西注而不满,取而不竭呢?答案很简单——人心。一个人心中的欲望是无限的,是怎么填都填不满的。反过来说,只有当心中满足,就不需要再在身外求什么了。一饮一啄皆可果腹,一饭一水皆为至味。庄子是这样界定知足心得的,他告诉我们快乐与否,在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明朝金溪人胡九韶自幼家中贫苦,他一面在私塾教书,一面还要下地耕种粮食,如此才能养活一家人。他还有一个特别的习惯:每日黄昏时分,他会跪在家门口,焚香拜天,三跪九叩极为真诚,他这么做是为了感谢上天又赐予他一日的清福。妻子常笑话他:“我们家一日三餐净是粗茶淡饭,有时还要接受别人家的剩菜剩饭,怎么看都谈不上清福吧?”胡九韶却说:“首先,我会庆幸自己生在太平盛世,朝廷还算清明,国家还算昌盛,没有战争祸乱;其次,我为全家人能有饭吃、有衣服穿,不至于流落街头挨饿受冻感到幸福;最后,我很高兴家中没有病人卧于床上,也没有囚犯困于狱中,这难道不是清福吗?”

胡九韶的知足心经常被后人称颂,幸福对于他来说就是简简单单的日常生活。

物质生活的富足并不意味着幸福,也不代表着快乐。对于我们已经拥有的,应该懂得满足,不去觊觎那些不切实际、无甚必要的物质,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幸福。 (据《中国剪报》)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