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薄秀芳
秋风扑面,凉意甚浓。“郑队长,您来了。”“老王,这是去地里啊!”9月22日8时左右,走在洮南市洮府乡桥南村的村路上,过往的村民不时与该村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白城市审记局总审计师郑国华亲热地打着招呼。
郑国华告诉记者,现在,一天不来桥南村,心里都觉得牵挂。自入驻桥南村,办事一向雷厉风行的郑国华在春节前,对全村68户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并根据各家实情开展帮扶。
“瞧,以前这村部南面都是垃圾堆。郑队长来后,第一件事就带领大家清理村屯内的垃圾,他干活时不怕脏不嫌累,让俺们太感动了。现在,村民们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了。”在村部南侧,村民马淑云对记者说。
清理垃圾这件事,曾在桥南村引起不小的震动。驻村工作队一入村,队长郑国华和驻村第一书记张友亲自参与、靠前指挥,连续35天在国堤北侧、林带、村内巷道等地开展垃圾清理及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共清运垃圾520车,回填土掩埋垃圾240车。那阵势前所未有,最终令村屯环境焕然一新,群众无不拍手称赞。
“要想说话有号召力就得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标准,才能产生凝聚力。”正是这种使命感,令郑国华积极帮助村委服务中心进行标准化改造。他亲自设计并协调购进电脑、办公桌椅,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办公效率。“我们村部改造可真让郑队长费心了。看外面那条32米的文化长廊,全是对党扶贫政策及相关法规的宣传,明白易懂。现在,俺村从内到外可是大变样啊!”正在村部办事的村民兴奋地说。
在桥南村,总能看到郑国华忙碌的身影。“郑队长把这当成家了。他来不进屋,先打扫院子,只有真心把这当家的人才会这样。”村民的话虽直白却很令人信服。
一社贫困户高云启,因多年前治病加之供儿子读大学,欠下10多万元的外债无力偿还,致家境贫困。当郑国华得知其儿子高雨春大学毕业没找工作后,就主动帮助找工作。同时,鼓励高雨春参加公务员考试,并自掏1000多元钱为其购买复习资料。在郑国华的帮助下,目前,高雨春边工作边抓紧复习备考。“郑队长是我家的大恩人啊!是他让雨春有了信心面对困难,他给我们这个家带来了希望。”高云启的老伴儿王占梅流着眼泪诉说着内心的感激之情。
一社贫困户年近七旬的卢玉玲孤身生活,郑国华亲自给买回电磁炉等生活用品;二社齐海宽因患脑血栓住院办理农合报销有困难,郑国华亲自为其办理了报销手续……
“这条田间路原来是土路,遇到雨雪天气根本没法走。郑队长来后帮修成了砂石路,这回秋收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路难走了。”二社村民王大哥高兴地介绍。
心里装着群众的困难,民生民利时刻不忘。郑国华积极协调市审计局、市林业局分管领导组织局党员领导干部,与村民一起绿化村村通公路1.2公里;帮助成立2个合作社;提议桥南村建设蔬菜大棚25栋,目前土地流转手续已完成,项目正在进行中;协调相关部门让二社群众喝上了放心的自来水、硬化桥南村西牤头屯巷道、年底前完成全村路灯建设98盏……
提起郑国华,洮府乡党委书记程云龙表示,郑国华在桥南村扶贫工作做得实,成效显著,真与群众打成一片。他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为民服务情怀,这不仅带动了桥南村,更对全乡形成了极大的影响。用当地群众的话说,郑国华帮助桥南村脱贫是真用心了!
此时的郑国华,正在运筹入冬如何推进村民发展庭院经济项目从而尽快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