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丹
“到基层去,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为老百姓多做好事、实事。”赵薇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今年年初,赵薇薇带着组织的信任,怀着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决心,来到洮北区到保镇双龙村任第一书记。从新芽吐蕊的春天,到烈日炎炎的盛夏,再到霜叶缤纷的深秋,村里的田间地头印下她辛劳的足迹,扶贫一线留下她不倦的身影。
她是老百姓的“及时雨”。到双龙村驻村扶贫的第一天,赵薇薇就挨家挨户入户调查摸底,与老百姓促膝详谈,对双龙村209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她了然于心。“通过入户走访、摸底排查,我们为贫困户制定了帮扶计划,争取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赵薇薇拿出一本日记本,上面详细罗列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谈话时间,还用笔做了很多备注。
双龙村八间屯的曹某是一级贫困户,患有精神疾病,她的丈夫过早去世,不幸的是女儿也患有精神疾病,她们就靠着左邻右舍的接济生活。赵薇薇经常去看望这对母女,送去米面油和日常生活用品。几次走访入户后,赵薇薇了解到曹某精神残疾的女儿因户口问题得不到相关救助,她及时将情况向包保领导汇报,积极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曹某的女儿终于解决了户口问题,赵薇薇又帮助母女俩申请相应的政策帮扶,让她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她是老百姓的贴心人。不论是霞光初照的清晨,还是星月高悬的夜晚,双龙村文化广场上,都能看到男女老少健身娱乐的美好画面。村党组织书记李景峰说:“过去,村部面积小,设施简陋,村民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赵书记来了,帮我们建了村部,修了文化广场,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原来,赵薇薇初到双龙村时,看到村部破旧,连个会议室都没有,她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并多方联系协调,争取到帮扶资金150多万元,村部重新选址修建起来了,添置了桌椅、电脑、投影仪等办公设备,卫生室的医疗设施更齐全了,阅览室的图书更丰富了。原本村部通往农户家泥泞的土路修成了水泥路,通往项目区的路上1000米的围墙也修缮一新。“赵书记的心里时刻装着我们老百姓,她给我们带来了实惠,更带来了希望。”看到双龙村的变化,老百姓喜笑颜开。
她是双龙村的实干家。双龙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35公顷,贫困户209户、384人。要想使贫困户实现脱贫,需要更好的项目载体。赵薇薇多次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群众需求,征求群众意见,先后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提出了依托合作社,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扶贫计划。
为了找到立得住、见效快、能脱贫的好项目,赵薇薇陪同包保领导,带领村干部多次到域外调研考察。3月的北方,乍暖还寒,他们驱车一路奔波劳顿,到延边和龙、珲春考察养驴项目,搜集相关资料,回来后,他们联系了爱心企业家,成立了嘉明养殖合作社。5月,又利用小长假,奔赴辽宁阜新大巴镇、山东东阿阿胶集团总部、内蒙古东阿阿胶良种繁育示范基地进行考察。这4000余公里的行程没有白跑,赵薇薇一行与东阿阿胶集团签署了协议,由阿胶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提供驴源、技术,回收肉驴,以嘉明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周边养驴户。随后,在包保领导及赵薇薇的多方联系下,嘉明养殖专业合作社又引进了玉木耳种植项目,首批春季两棚玉木耳产量可达3万公斤,预计实现收入约60万元。
为将贫困人口集聚到产业链上,促进贫困户增收,赵薇薇与合作社经过协商,达成共识,实现“合作社+”的脱贫模式。帮助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庭院棚膜或养驴产业,免费提供技术并回收产品;接收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股,年底分红,每年每人不少于4000元。合作社还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今年65岁的张德贵因病干不了重体力活,老伴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老俩口每年打针、吃药需要不少钱,生活拮据。赵薇薇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合作社,为张德贵联系到园区打工的机会。“我现在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这都要感谢赵书记,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赵书记的信任。”据了解,目前在园区打工的贫困户70余人,每人年收入可增加3万余元。
“合作社+”的脱贫模式,破解了贫困户脱贫信心不足和“等靠要”等思想问题,给脱贫对象吃下了“定心丸”,坚定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在引进肉驴养殖合作社和玉木耳种植基地项目之余,赵薇薇着眼长远,有针对性地为每个贫困户精心规划增收门路,变“输血”为“造血”,切实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6月,她再次启程,带领村书记、贫困户代表奔赴辉南县考察黑木耳种植项目,她希望更多、更好的项目能落户双龙村,为贫困户带来更多实惠。
如今,双龙村已经在脱贫道路上稳稳迈出了第一步,相信脱贫致富的目标一定能早日在该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