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薄秀芳
伴随着全市脱贫攻坚战役的不断推进,通榆县开通镇路杨村62户贫困户感受到了来自白城市国税局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热情和显著成果。开通镇党委书记陈丽用“第一时间对接到县镇村、市国税局党组第一时间选派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精准把脉贫困症结、针对症结第一时间精准施策”这四个“第一时间”准确地概括了市国税局帮扶路杨村的工作情况。
快速组建工作队 开展驻村帮扶
路杨村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全村现有村民120户、420人。常住人口年龄偏高,50岁以上村民达到73%。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109人。
根据路杨村实际情况,市国税局党组派出由副局长张仲元任队长,收入核算科王潘任第一书记,通榆县国税局农村分局羊井子分局长于振文任驻村干部的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队进驻路杨村后,立即投入到工作中。路杨村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步骤进行,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贫困户信息在国家贫困建档立卡系统中的录入,此项工作走在全镇乃至全县的前列。
帮扶结对责任到人 领导带头出实招
2016年年初,市国税局局长李晨波走访慰问了开通镇路杨村特困户19户,按照户均350元的标准发放了米、面、油,累计金额达7000余元,为特困户送去了温暖。19户特困户敞开心扉,向驻村工作队倾诉心声和诉求,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驻村帮扶计划依照年龄从高到低排序,有特殊致贫因素的村民可优先帮扶。该局各党支部每名党员包保一名贫困村民,做到定点、定人、定责、定时,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从而尽早实现脱贫。
市国税局局长李晨波负责帮扶特困户代铁桩父子。春节前,李晨波为其送去了米、面、油等。3月份,李晨波结合代铁桩家庭实际情况,建议其养殖肉狗增加收入。5月初,李晨波出钱为代铁桩购买了2只狗崽送到家中,目前,两只肉狗即将出栏,预计可增加收入500元。看到可观的经济效益前景,代铁桩又自费购进了4只狗崽。用代铁桩的话说,是李晨波局长点燃了他心中的致富火种,他一定要好好干,早日脱贫。
扶贫先扶智 处处用心见真情
扶贫的根本是要变“输血”为“造血”,掌握技术知识及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尤为重要。驻村工作队为提高农民素质,将扶贫包保与开展“雷锋日”活动有机结合,为路杨村建立了一间电教室,并赠送电脑10台,共计价值4万余元。第一书记王潘义务为村民开办了计算机操作、网络操作、网上购物等课堂,不仅拓宽了村民知识面,更增强了年轻干部与农村青年的沟通互动,加强了思想交流,实现了共同提高。
畜牧业养殖是一条较适合路杨村致富的途径,市国税局特聘请吉林省畜牧业学校的专家来该村进行肉羊养殖技术培训,有30多人参加培训并受益。村民周宝林和儿子周明听完课回家后,立即扩大了育肥羊养殖规模,在村里起到了带头作用。
与此同时,市局领导分别与省、市供电公司沟通耕地通电事宜,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供电公司本年度已纳入预算160万元,其中居民电网改造102万元,耕地电网改造58万元,秋收后即将施工。
村民疾苦放心间 对症下药见实效
“张队长可帮我家解决了大难题啊!”站在低保房地基前,该村贫困户包凤侠激动地说出了心里话。包凤侠患有脑瘤,治疗费用高昂,导致家中一贫如洗,土坯房年久失修,已无法居住。驻村工作队队长张仲元包扶对象就是包凤侠。在春节期间,张仲元为包凤侠送去了米、面、油,随后积极为其协调低保指标,提高治病费用的报销比例。在张仲元的努力下,包凤侠即将住进新房。
村民孙井春老伴得了癌症,驻村工作队协调村党支部组织村民捐款2550元,帮助患者治疗。
春季刮大风,孙井生等3户低保户住房的房盖被狂风掀开,5月4日,市国税局出资1400元为3户低保户修补了房盖。低保户纷纷表示,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做得实、做得细,这样的帮扶真贴心。
市国税局根据路杨村的自然情况,出资为14户重度困难户发放了鸡雏700只,每户50只。为鼓励大家养殖,还提出按照不同的成活率给予每只25元的饲料补贴,并为每户提供一个6平方米的鸡舍。目前,发放到困难户手中的鸡雏成活率达95%以上,每只重1公斤左右,预计到年底每户可增收3000元。
驻村工作队在路杨村就是这样实帮、实抓、实干。我们相信,在市国税局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在驻村工作队全体人员的实干中,在路杨村干部及村民的努力下,路杨村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