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赫
编者按 为迎接市六次党代会的召开,本报从今天起开设《展示新成就 喜迎党代会》专栏,集中报道市五次党代会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日子的伟大实践中去。敬请读者关注。
随着白城市第六次党代会的脚步逐渐走近,在这个历史时刻,回首过去的五年,展望新的征程,有着特殊的意义。
五年,对于历史来说不过弹指一瞬,但对一个不断跨越赶超、加速崛起的城市而言,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回望历史节点,注定在发展的脉络里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五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三个五”发展战略,以结构调整促转型、以改革创新添动力、以改善民生增福祉,加快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健康开展。预计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9亿元,增长7.5%,是2012年的1.2倍。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8:47.3:34.7调整到2015年的16.5:45.5:37.8;预计2016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5.7:38.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总量实现新跨越
这五年,是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预计201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093亿元,2012至2016年,年均增长22.8%。五年来,全市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351个,累计完成投资2718.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14个,累计完成投资2390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67个,累计完成投资772亿元。五年来,我市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全力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012年以来,市本级争取到各类资金31.2亿元,为我市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五年来,我市交通运输与仓储、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得以改造提升;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含量较高的行业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日趋改善,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71.1亿元,增长8.3%,是2012年的1.3倍。2012至2016年,全市累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77亿元,总量和增速持续提高,经济贡献率稳步增强。
工业引领强市梦
五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兴工强市”战略,把发展壮大新型工业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引擎。短短五年时间,工业经济一路高歌,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工业经济总量逐年攀升。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96户,完成总产值663.5亿元,同比增长5.3%,是2011年的1.75倍,年均增长达14.9%;完成增加值213亿元,同比增长8.9%,是2011年的1.67倍;工业用电量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2%,是2011年的1.35倍,增幅位列全省第一;资产总计550亿元,是2011年的1.81倍。
目前,我市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能源、汽配、纺织、医药、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等七个行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其中汽车零部件、能源装备、食品加工、纺织服装被列为省级产业集群。2015年,七大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5.4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97%。
在全市七大行业中,农产品加工业和能源工业逐渐发展壮大成我市的支柱产业。2015年,两大支柱产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257.9亿元和95.9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9%和14.5%,两大龙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一半。同时,优势产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日趋完善。
以金塔集团为代表的辣椒产业,已经形成了辣椒培育种植、鲜椒冷藏储存、辣椒粗加工、辣椒酱等系列食品,辣椒红色素提取、辣椒精、辣椒碱等终端产品生产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随着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与之配套的风电装备行业在我市随之兴起。我市已经具备了风机、叶片、塔筒、机舱罩等设备的生产加工能力,实现了风电设备的就地生产加工和养护维修。
我市以汽车配件为代表的工业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德尔福派克公司主要生产汽车线束和原线,为上海通用、日本富士重工等主机厂配套,是一汽大众的核心供应商。与此同时,我市用电量与工业经济同步增长,2015年,全市工业用电量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2%,是全省唯一个用电实现正增长的地区,工业用电量增速全省第一。
启动腾飞新引擎
招商引资是发展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的主引擎,是填补产业短板、优化经济结构的主动力,更是白城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
近几年,我市抓住招商引资工作不放松,不断开阔招商思路,创新招商理念方式,既注重数量的扩张,又保证质量的提升,在招商引资的大潮中奋勇争先,力求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华丽蝶变。五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全口径招商引资3015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6%。招商项目涉及清洁能源、建材、纺织、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多个行业,招商引资总量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我市立足“五区布点”,采取“四步招商法”,探索、推行和完善了会展招商、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民企吉林行活动”“台资企业吉林行”“世界500强企业走进吉林”等省市重点活动为平台,以国家经济调控和产业转移为契机,以国内、国外知名企业为招商引资目标,有针对性地谋划储备了一批大项目。截至今年8月份,我市共储备重点招商引资项目497个,投资额总计4086.48亿元。项目涵盖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冶金建材、轻工纺织、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电子信息及高新产业、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商贸旅游等诸多领域。
与此同时,我市将改善招商引资软环境作为重点,在优化投资环境、提高项目服务上卯足了劲、下足了功夫,推行了政务公开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一二三四五”工程,推进了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步伐。
展望未来五年,新一轮建设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市人民耕犁当下、志在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我们的步伐必将更加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