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宏
省城长春与镇赉的乡村距离400多公里;分片包保、联系到户,省领导和省直部门把这个距离拉近为零公里。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们不远千里,真情帮扶。副省长姜有为3次到建平乡大岗村进行对接和调研,省政协副主席薛康2次到坦途镇红岗村对接、调研。他们和省直包保部门负责人、驻村干部,进村入户,走访慰问、查看情况,与当地干部和工作队共同研究脱贫致富措施。村庄里悄然发生的巨变,见证了他们为困难群众想脱贫之策、寻致富之路的筹谋与付出。
省工信厅:产业扶贫促脱贫
镇赉县建平乡大岗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全村共有贫困户550户、贫困人口1448人。全村1600公顷耕地多属沙石地,地处偏远、人均耕地少,十年九旱、粮食产量低,有的年份甚至绝收,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来自省工信厅的包村干部和村两委经过一番调研之后决定按照村里的自然条件发展特色经济——玉木耳栽培。初春,玉木耳生产农业标准化扶贫示范园在这里挂牌,村干部带头学习悬绳、打孔、挂袋、通风、晾晒等一系列工序,手把手教村民。受玉木耳的启发,村党支部书记动员大家在房前屋后的庭院里发展棚膜种菜。包保单位出钱扣棚,村集体统一购买种子,棚膜经济成为昔日穷村的致富产业。一块块标准化农田、一栋栋果蔬大棚、一个个养殖圈、一条条新铺的柏油路……让昔日的村庄焕发出生机。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给村干部带来了脱贫的新动力,给村民带来了奔小康的新希望。帮扶部门和驻村工作队多次入村察民情、探实情,帮助每一户贫困户找准脱贫路径,制定精准扶贫计划;大力推进庭院经济、中低产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及特色养殖等富民产业,全力拔掉“穷根”。年初,省工信厅投资15万元建起一栋占地400平方米的玉木耳大棚,预计今年纯收入达25万元,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带动贫困人口20余人,成了这里致富的好项目。协调吉林喜丰节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赠80万元,修建庭院蔬菜大棚116栋,惠及全村5个自然屯的116户贫困户、325名贫困人口,预计人均增收1500元。54岁的刘金才患有风湿病和腰间盘突出,是村里的五保户,以往靠四处打零工赚取生活费和医疗费,如今村里建起了玉木耳大棚,他当上了看管员,不用再四处打工了。对于缺少劳动力、生产能力低的贫困户,经过反复研究和沟通,扶持他们发展养殖业。省工信厅投资15万元为202户贫困户发放4.3万只鸡雏。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可以采用“托管”模式,将自家的家禽放在有能力饲养的农户家统一看管,签订协议年底拿分红。特困户孙井海患病瘫痪在床,靠老伴伺候,老两口生活主要来源靠土地流转费和低保,村里给他家分了2只羊和200只鸡,都放在了别人家养,不用出钱出力,年底能分红2000元,精准帮扶点亮了一家人脱贫致富的梦想。
省住建厅:项目扶贫重落实
如今,走进坦途镇红岗村和双山子村,视野中呈现的不再是昔日那“泥草房土围墙、柴草垛堆路旁、村路上土飞扬”的村容,新修的水泥村路笔直干净、整齐划一的围栏清新美观、蓝天映衬着全新的砖瓦房,夜色里小村依然美好和谐:路灯映照着村民在文化广场上健身、扭秧歌的笑容。73岁的王瑞芹老人深感幸福,她说:“在村里住了一辈子,赶上好时候了,咱也住上了大房子,省住建厅还拿钱给咱贫困户新房子吊棚、院子建围栏,还修建了村路、建了广场、改造了厕所,听说还给红岗村改良了水田,这真是咱老百姓的福气呀!”
省住建厅负责红岗村和双山子村244户贫困户脱贫攻坚任务,为了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一年巩固,到2017年底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目标,工作队通过驻村屯、送资金、抓项目、搞建设……强势助力脱贫攻坚。多次走访、调研,他们发现土地贫瘠、人均耕地少、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因病、因残、因学是致贫主要原因。针对实际,他们全力争取有关厅局支持帮助,落实项目资金。年初以来,多次到省扶贫办、交通厅、水利厅、文化厅等单位协调项目和资金。目前,共落实项目建设资金1729.5万元,其中道路建设资金735万元、红岗村围栏建设资金430万元(围栏已全部修建完毕)、双山子村围栏建设资金392万元(明年开始修建围栏)、双山子村打井资金82.5万元、绿化资金80万元、健身设备资金10万元。
积极动员爱心企业认领认建基础设施项目。他们发出倡议,组织动员6家省级重点扶持的建筑业施工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奉献爱心、扶贫济困,认建了人行步道、广场等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月15日,省住建厅与坦途镇政府进行广场使用交接仪式,由长春建工集团在红岗村、双山子村援建的4个文化广场成为村庄里一道靓丽风景,小村庄也有了如城市里一样的健身场所。该厅342名党员干部与244户贫困户结成包保对子。目前,已有34个处室、单位到240户包保户家中对接慰问,给20户五保户送去慰问金1万元。2位驻村第一书记定期深入包保村开展扶贫工作,全程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严把质量关,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们还为2个村委会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帮助红岗村协调10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改良100公顷盐碱地种植水稻,贫困户以合作社的形式入股分红。帮助双山子村协调扶贫资金31.6万元,购买380只羊,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业。62岁的五保户史积福分到7只羊,还添了4只羊羔,今年他在自己的农家院里仅靠养羊就增收2000元,这让他对未来的幸福日子充满信心。
省外事办:科技扶贫见成效
今年的卧卜村,比以往热闹了许多,村里来了外商和医疗义诊专家,光伏发电这样的新鲜事物更是让村民大开眼界。出现的这些变化,给村里带来了增收致富的门路,也给小村带来了不小的改观:以前出行艰难的村路修好了,村民在家里就能寻医问药了,种植技术有了提高……白淑华老人给亲戚打电话时总是不忘告诉人家说:“以后到咱村来,路能好走多了。省城来的驻村工作队要给咱修路了。”
省外事(侨务)办公室负责包保镇赉县莫莫格蒙古族乡卧卜村贫困户138户。他们充分发挥外事、侨务、港澳资源及渠道优势,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8个扶贫工作组、65人次,先后陪同及组织日本华源产业株式会社、香港博大集团藜麦有限公司、省侨商会企业家代表团共计53人次赴卧卜村考察,认真落实种植藜麦项目、修筑村路及护堤项目、光伏发电精准扶贫项目、提高种植技术项目、捐资助学助困项目、劳务输出项目、医疗义诊及法律服务等项目。驻村帮扶让小村发生巨大变化:路修了,病看了,村民收入增加了……
藜麦属纯碱性,耐盐碱、耐贫瘠、耐干旱,适合这里种植。省外事办经考察、交流座谈和取土化验,确定试种30亩,预计为贫困户每公顷增收5000元。他们陪同香港博大藜麦公司携带藜麦种子及播种机在卧卜村进行种植指导,公司无偿捐赠了藜麦种子和2台播种机,试种成功后公司将采取订单的模式全部统一收购。按每公斤12元人民币收购,每公顷藜麦保守纯收入2万元,是种植玉米纯收入的4倍,将大大提高农民收入及改善当地种植结构。连接卧卜村前后屯间的3公里村路,是前卧卜屯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由于是沙石路且路况不好,雨天无法行走,严重影响村民出行及生产生活。他们利用外资渠道筹措资金,香港轩辕教育基金会捐款97万元人民币,87万元用于修筑村路、10万元用于改善乡卫生院医疗条件,明年5月正式开工。通化市崐山新能源公司、杭州易达光电公司负责人就利用光伏发电精准扶贫项目与该村达成合作意向,由企业设计可行方案,提供价值16万元15KW光伏发电设备,并负责进场安装,卧卜村负责提供200平方米废置房屋屋顶,并协调当地发改、能源、供电部门履行相关手续,该项目预计每年发电收益2万元,用于补贴贫困户。他们还协调省农委利用农闲时间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每人每期可免除3000元培训费用。党员干部的自发捐助及韩国锦湖轮胎有限公司资助捐款3万元,发放给10名困难大学生、40户贫困户。协调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让符合入学条件的贫困初中毕业生免费入学,毕业后帮助联系就业。由东北总商会协调国外侨界社团及慈善机构,对卧卜村每名学生进行一对一全方位精准教育扶贫。医疗义诊及法律服务项目切实为贫困群众送来温暖与健康。他们协调省卫计委及吉大一院、省医院、省中医院、长春市第六医院,共派出9名专家教授,涉及耳鼻喉科、骨科、外科、内科、中医科、精神科在莫莫格蒙古族乡及卧卜村开展医疗义诊及健康咨询服务,同时由省外事办法律顾问团1名专业律师开展法律服务咨询活动。83岁的李淑珍老人和村里50余名村民接受了医疗义诊健康咨询及法律服务。村民足不出户就得到省里专家的义诊服务这还是头一回,大家从心里感到驻村工作队给他们带来了温暖。
长春工大:真情扶贫暖人心
六合村的贫困户高晓成说:“今年工大给咱打的抗旱井可是帮了大忙了,要不然,就今年这旱情,咱家的收成可就惨了。”今年,长春工业大学为所包保的镇赉镇六合村捐赠83.6万元,完成打灌溉井36眼和六合村多功能室建设两个项目。
他们多次实地踏查和走访调研六合村整体情况,考察养殖基地,深入走访贫困户,了解其生活状况。本着“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包保到户”的原则,将396户贫困户对接到全校26个基层党组织,并细化落实干部包户。7月4日至7日,由工大医院8名骨干医师组成的扶贫义诊活动小组携带心电机、血压计、血糖仪、眼底镜等医疗设备和69种价值近万元药品,入村送医、送药、送健康扶贫义诊。此前,医疗队专程前往包保户李文才、蔡庆文、李文勇、李殿林家中看望,送医送药,捐赠衣物,为贫困户子女捐赠了电脑、书包等学习用品。还在六合村党群服务中心、后六合屯和马场村民家中设立临时医疗点。对于行动不便的村民,他们派救护车接送。在近40度的高温下,他们热情接待每一位就诊村民,并免费发放所需药品,详细讲解服药剂量和注意事项,先后为350名贫困村民登记建立了健康体检卡,为600余人免费义诊。他们还计划筹备建立扶贫医疗室,定期组织学校医务人员到村开展诊疗服务、技术培训等帮扶活动,为该村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医疗保障和卫生支持。扶贫必扶智。为帮助更多村民提升文化水平,提高脱贫能力,长春工业大学在六合村建立了工大书屋,为村民提供种植类、养殖类、农机修理类及养生保健类书刊,并把六合村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贫困户单德祥经常来书屋看书,提高自己的种植、养殖水平。
省农科院:科技扶贫结硕果
吉林省农科院包保镇赉县建平乡平保村,他们通过多次实地踏查和走访调研,决定把科技扶贫作为精准帮扶的切入点。
5月4日,省农科院组织15名优秀青年农业专家,深入平保村进行精准帮扶,并捐赠农业实用高产栽培技术书籍、儿童读物以及其他文学方面书籍1000余本。同时针对这里的生态条件,带来吉单50、杂交大豆5号等玉米、大豆作物种子,开展小规模的试验示范工作。深入到该村香瓜种植现场,向瓜农详细讲解种植要领,帮助瓜农种植香瓜。为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该院为208个贫困户每户发放100只鸡雏,可为每户增收4000—5000余元。在养殖户家中,详细询问扶贫鸡雏饲养情况,针对个别异常鸡雏进行诊断,向农户耐心讲解治疗方法。5月12日,该院又为村里送来第二批鸡雏1万只,赠送对象覆盖全村6个自然屯402名60周岁以上贫困户。他们陆续分两批发放的鸡雏预计可实现户均纯利润2000元。
贫困户李景山去年还住在一个破旧的泥草房里,现在村里垫资帮他家盖起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以前的穷日子是一年一年熬着过,现在这好日子是享着福的过。今年过夏,房子不漏雨了,有党的好政策,以后的日子会更好。”他憧憬着自家今后的幸福生活。院里的芦花鸡是省农科院送来的,这也是他家脱贫的途径,今年和其他贫困户一样,他靠养鸡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