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行“双休日”制度的时候,女儿正在读小学。报社举办“大星期天无奖征文”活动,我写了一篇题目为《还女儿一个心愿》的小稿。其中写到没有大星期天的时候,自己常常在星期天里“爬格子”,对女儿想逛公园的小小愿望亦不去满足。有了“双休日”,自己的时间宽裕了,认为可以还她的心愿了,就答应领她常去逛公园。可再宽裕的时间对于贪占它的人来说也是有限的,我的承诺成了空头支票。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女儿初中毕业了,女儿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重点高中。高兴之余,我问女儿有什么想法,她说想去看大海。我一时间竟无法应答她,因为那时囊中羞涩,拿不出钱领她去千里之外看大海。女儿莞尔一笑:等我考上大学再说吧。女儿轻易化解了我的难题,而我知道她的一个新的想法却再次没能实现。
 再三失信女儿,使我有一种负债感,这种愧疚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沉重。直到女儿考上了西安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时,我对妻子说,无论如何必须还愿女儿了。于是,在女儿报到的前半个月我们一家三口就启程赶赴西安。在西行的列车上,我对女儿说,虽然不是去看海,但我们去感悟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底蕴,去领略西岳华山的险峻和黄河壶口的壮美,去感受延安的神圣和伟大。在西安,女儿把在书本上学到的历史化为感性的认知;在华山,女儿锻炼了攀登险峰的意志和耐力;在延安,女儿重温了枣园的灯光,仰望了巍巍的宝塔山,亲吻了延河水;在壶口,女儿从内心迸发出对黄河的挚爱。
 在大学期间,女儿学风严谨,孜孜以求,学业优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加阅历和提升能力。与同学们团结友爱,亲如姐妹。博得了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大学三年级时,女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为女儿取得的进步感到由衷地高兴。
 毕业前夕,女儿说要参加工作,尽快融入社会生活,放弃考研。我尊重了她的选择,同意她到一家外资企业任职。尽管她很努力地履职,得到了一些荣誉。但她感到所学知识还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她思忖再三,再一次进行人生的抉择——考研。她心无旁骛静心备战,起三更熬午夜,顶酷暑冒严寒,夙兴夜寐,孜孜以求,如愿地考取了南方一所重点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这次我为了还她去看大海的愿望,和她一起来到桂林和北海。在桂花飘香的季节,女儿被漓江山水的秀美所陶醉;在浪花欢腾的时刻,女儿为海天一色的银滩而放歌。
 从那以后,我不再为能否实现女儿的心愿而悬挂于心,因为女儿正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3年后,她又如愿考取了国家重点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