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大安千名干部打起背包住农家
图片新闻
我市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我市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我市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
白城经开区幸福办事处清运积雪方便市民出行
小区变花园 生活更美好
洮北区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为农民“充电蓄能”
本周我市气温略高降水多
聂树斌昭雪:这个公道彰显司法正义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聂树斌昭雪:这个公道彰显司法正义

●新华社记者 杨维汉 孙闻
 

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改判聂树斌无罪。沉冤21年终得雪。一纸判决还了聂树斌及其家人一个公道。这份迟到20多年的无罪判决终于到来,让人感慨万千。这个判决体现了司法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也体现了司法机关秉持有错必纠的原则,敢于直面历史遗留的复杂疑难案件、勇于纠错的司法担当。

无论是从案件发展的特殊性、复杂性来看,还是从纠错过程的时间长、难度大来看,聂树斌案都成为中国法治进程的标志性事件。令人欣慰的是,法律终于还了聂树斌一个清白,啃下了中国司法史上的“硬骨头案”;令人遗憾的是,生命已然逝去,冤错案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伤口难以完全弥合。

纵观再审全案,我们也可以清晰看到,司法机关的严谨审慎办案,从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到山东高院召开案件听证会,再到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提审,最高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人员全面审查相关卷宗、材料……刑侦专家、法学专家、检察人员、法官们,都在为公平正义付诸努力。

在案件复查、再审过程中,人民法院坚持证据裁判、疑罪从无,以历史的眼光,实事求是、客观理性地看待,尤其是充分运用了“常理”这个重要的裁判理念。这个“常理”就是老百姓内心认同、挂在嘴边的“天理”,就是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观。

聂树斌,原本是一个平凡的名字,今天铭刻于中国法治史。从1994年案发至今22年的漫长时光,案件进展几起几落,始终扣人心弦,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因为人们在乎司法机关的抉择,在乎公平正义是否能够实现。诚如,本案代理律师李树亭所言,20多年,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聂树斌家人、代理律师、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的坚持。推动案件前进的人们承受着压力与责任,负重前行。

司法公正应是人民群众可以感知的。如果每一次听证、每一场庭审、每一起案件,都能用人民群众能够感知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么,司法的公信力便能如细流汇聚成海,如微土堆积成山。

“正义永恒!”每一个公正的判决,都会为社会法治信仰的高台增添一块基石。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即将到来之际,聂树斌昭雪是中国司法面对宪法的庄严宣誓——尊重保护人权,秉承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是衡量和评价公平正义、依法治国的历史标尺。通过程序设置,保护一切可能的无辜者权利不受伤害,是摆在当前司法改革进程中的重大命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