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其田
走进画家高岩的画室,那一幅幅色彩亮丽、文人气息浓厚的作品,以奇异的构思,旖旎的时态,弥漫的悟性,笔墨的新韵,焕发浓重的画派新风,吸引着我的眼球。高岩是吉林省大安市人,他从小就热爱美术,七八岁时就喜欢小人书上的图画。放学后,写完作业,他就拿起小人书,照着小人书的画涂涂抹抹,从那时起,高岩就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初中时,高岩遇上了从通榆师范学校美术系毕业的老师白纯中,当时,白老师在安广中学教美术,白老师在学校组织成立了美术组,他看到高岩很喜欢绘画且美术作品挺不错,就让高岩担任美术组组长。平时,完成语文、数学课程后,白老师就给美术组的同学上美术课,讲基础素描等知识。高岩将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学校办黑板报上,在板报插上梅花、菊花、牡丹、人物等图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增加了板报色彩、美感。从此,高岩就成为学校宣传栏美术设计的核心人物了。
1981年,高岩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安防疫站工作。他利用工作之余,在办公桌上铺上宣纸,拿起画笔,画山村田野民居,画山川河流,画人物风景,画工厂街道等,无所不画。单位领导看到他喜欢画画,就请示上级局领导,为他争取了到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带薪学习的名额。他喜出望外,高高兴兴地来到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报到。在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为期2年的学习中,他系统地学习了油画、国画基础。学业有成,被评为优秀学员,获得了美术专业结业证书。
艺无止境。1986年7月,高岩通过高考进入了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进行为期2年的学习。在吉林艺术学院学习期间,他师从谷刚教授学油画,师从王晓明讲师学色彩基础,师从朱大海教授学风景写生,师从奇金山教授学国画,师从张大经教授学国画、工笔画,在吉林艺术学院能够得到这些名师亲临指教,实在难得。通过2年多的学习,他形成了以国画小写意为主,以油画写实派为辅的独特创作风格。
高岩在美术创作上得到了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每想到此,他内心都充满感激之情。感动之余,惟有加倍努力工作,画出精品才无愧于领导的厚爱。正是如此感性及其丰富的人生阅历,让高岩的作品越来越呈现出雅逸脱俗之风,得到了省市国画名家的关注与指导。
上世纪80年代末,高岩一边工作,一边开始山水画创作。他饱含爱的深情,把山水画创作扎根于家乡深处,以独特的视角,将美术创作用笔与写实造型相融合。他用讲究笔情墨韵的严谨写实风格,加之熟谙的传统笔墨功力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创造了以北方山水为主题的山水画新图式。
高岩的作品不论人物还是山水,总是散发着乐观豁达的乡村野趣,在绘画中,他尤其注重山水环境对人物内心思想的烘托,有一番“于万丈红尘中造出一方隐逸超脱的小天地”之感。
高岩画嫩江湾的东流滚滚,画科尔沁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些美轮美奂的作品,无论水墨或设色,远观可居可游,近见笔墨酣畅淋漓,意趣盎然。令人仿佛可以融入其中,静听流水鸟鸣,坐观古树流云。观看他的作品,可让您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浮躁,心灵得到净化和洗礼。你看,他那一笔一墨满是情,洒向人间都是爱。他笔下的形象精微生动,造型结构严整而有质感,措景丰富,境界真实,用笔用墨纯熟精到,表现意趣率真飘逸。这些情真意切的“真山水”,是画家的宽阔情怀及精致艺术的高度概括。
高岩特别擅长画牡丹,他笔下的牡丹用墨考究,构图新颖,所绘牡丹或欹或正,或率或工,充分展示着牡丹的富贵飘逸和绮丽神采。春天的牡丹,在云雾里时隐时现,犹抱琵芭半遮面;夏日的牡丹,绿如宝石,放射绚丽多彩,显示着生机勃勃的活力;金秋的牡丹,惹人心醉,紫花满园;寒冬的牡丹,在冰雪中张扬荣华富贵之个性。画家以艳丽的牡丹,对比清白的冬雪,浓淡相宜,墨色淋漓。寒风中,牡丹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相互映衬,将雪中牡丹的高洁富丽表现得十分完美,散发出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逼真效果。
高岩以墨入色,有淡墨层层堆染,有浓墨破水,可见苍茫淋漓之气。这样,不仅使得颜色具有了笔墨品质,还悄然提升了画作的颜值和品位,而且在整幅画作中让笔墨无处不在,协调典雅的气息油然而生。
高岩的绘画,运笔泼辣劲健,用墨酣畅空灵,作画风度,似银河落地,若草原跑马,在画案之上全力而又全情全心的驰骋。他画之样态,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强烈的艺术个性,彰显出他敢于破旧立新、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和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他笔下墨生五彩,神奇地展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每一幅作品,都给人留下了心畅神怡、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
高岩在油画领域,得到了吉林艺术学院著名画家的悉心指导和教诲,使他的油画、国画作品,不仅承袭了画派传统的衣钵,在对本土写生与创作上,更得到了艺术的升华和艺境的开拓,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扑茂率真的画风。
高岩的山水画,是将自己的心灵放进了山水后氤氲出来的一种意象。简洁明快,写生求实,写意入神。神秘且朦胧,丰富又活力,并以磅礴与神韵显现出诗般意境,将山水画创作,由传统程式推进到现代程式。所以,在他的画里,那雄奇的意象,那昂扬的情绪,有时显得清逸而空灵,有时显得悠然和禅趣,有时显得雄浑而苍茫,彰显着独特的风采。他的每一笔线条,都透着缱绻与干练;每一滴笔墨,都凝聚着磅礴与生命。他的作品,以情唤景,禀意取象,不囿于实景,每一幅都渗透着自己的情感,虽如版画般的冷峻,却透着湿润和生机。那种从磐石内氤氲出来的山气,仿佛一种思绪,从他的笔端轻轻地升起,缭绕在他艺术的生命里。那种粗犷洗练的笔法,简约而奇妙地勾勒出磅礴雄浑的画面,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无限神往的美学境界。
高岩对创作痴情不减,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把画画当做生命的一部分,不离不弃。他创作的美术作品,多次参加了吉林省卫生系统举办的画展。1993年1月,吉林省爱卫会、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吉林省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吉林省卫生美术书法油画展,他的油画作品《被遗忘的角落》获二等奖。《被遗忘的角落》这幅作品表现的是医生在对失足少年检查身体时,仍然面带微笑,没有歧视,一视同仁,从内心深处表达了白衣天使高尚的情怀。2005年,他的国画作品《金秋》,在吉林省群众艺术书画大奖赛中获优秀奖。《金秋》以“菊花”为主题,表现了农民田园生活。2006年,他的国画作品《秋实》,在白城市文联举办的“金秋”采风汇报展上获三等奖。2008年,他创作的水粉画《用心关爱,共享阳光》,参加了由吉林省艾滋病委员会办公室、吉林省教育所举办的以预防艾滋病为主题的全省卫生系统美术(摄影)作品展览,获二等奖。2008年,他创作的国画作品《国色天香》被国家奥运会组委会收藏。
高岩已过不惑之年,正是创作的黄金时期。应以天地自然为师,以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师,以自己独创的风格技法去做画,独树一帜,终将在画坛有更高的建树。“书画之道,贵通达新奇,忌摹仿形似,落笔构图务要出古创新。作品的开与合,虚与实,疏与密,轻与重都要精心安排,不可掉以轻心。”这段话,正是高岩多年来在艺术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之谈。
总之,欣赏著名画家高岩的画,犹如春风拂面,墨香频传,一种祥和与幸福的感觉在心中渐渐地滋生。这竟使我猛然想起明代画家徐谓那句“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的诗来,而这正是画家高岩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