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刁秋菊)2016年初,通榆县人民检察院建立了全省首家自主研发“预防网络监督平台”,并依托网络平台搜集项目信息,同步预防国家投资的工程建设和涉农、扶贫项目发生腐败问题,同步监督权力运行,扎紧制度的笼子,提出精准预防职务犯罪的检察建议,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互联网+预防,促进从业人员规范用权。通榆县人民检察院在多年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对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只要健全机制、强化监督、阳光操作,职务犯罪是完全可控的。他们把握预防热点,创新预防方式,延伸工作触角,利用光纤专网,与县发改、农业、交通、财政、国土、城乡建设、审计等52个部门连线实现信息共享,将全县范围内工程建设,涉农资金,扶贫项目分类录入预防网络监督平台,职务犯罪预防部门采取抽查方式,同步对项目跟踪预防,对项目运行过程中易发生职务犯罪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提前预警,在抽查过程中发现职务犯罪隐患的,及时提出预防建议,增强项目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和自律意识,从而有效杜绝了不作为、乱作为等失职渎职行为。
互联网+预防,促进项目资金阳光运行。通榆县人民检察院通过互联网+预防网络监督平台,共收录行政执法信息703条,工程建设项目、涉农补贴项目1108个,项目信息3000余条,经济审计、财政审计、基层农村经济审计信息375条,精准扶贫项目98个。他们有针对性地深入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开展同步预防32次,走访项目单位28个,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5次,发现住建部门行政违规处罚1件,向主管部门提出口头纠正1次。针对招投标领域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向县招投标管理办公室、机关事务管理局和政府采购办提出加强管理型检察建议3份;针对农机深松补贴领域职务犯罪易发风险点和草原补贴项目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向县农机局、畜牧业管理局发送整改型检察建议2份,帮助健全管理制度6项,堵塞了管理漏洞,职务犯罪发生几率大大降低。
互联网+预防,促进纪检机关完善机制。在同步预防项目工程过程中,通榆县人民检察院还十分注重当好县委参谋,从源头上提出预防对策,为政策制定、领导决策、预防职务犯罪提供科学依据。2月,他们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和乡镇(场、站、所)工作人员中职务犯罪案件频发高发的情况,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关于农村基层组织、乡镇(场、站、所)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情况调查报告》。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导致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频发高发的各种原因、变化趋势和发案规律,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和预防对策,引起了县委的高度重视。该调查报告在今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评选活动中,荣获“百优年度报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