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碱巴拉”,今日稻花香。今年,大安市海御农业公司采用高效盐碱土改良剂示范性种植的500亩水稻,第一年就喜获丰收,取得每亩产量481.2公斤的好收成。
海御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农产品种植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新型农业经济组织。2010年10月,企业从联合乡兴业村等地流转盐碱地900多公顷。该地块属于重度盐碱土壤,被农民称为“碱巴拉”。如何对地块进行改良,使其符合水稻种植条件,并达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公司对传统和新研发的各种改良盐碱地技术进行多方考察,反复比较,最后选定了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胡树文教授团队获得国家专利的“盐碱土壤改良方案”。方案在施用自发研制的新型高分子土壤改良剂的同时,结合缓控释肥料,专用功能性肥料,专用种子处理剂等配套措施,使作物全生育期内提高作物的综合抗盐碱性能,进而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
连续3年跟踪这一试验,海御公司获得了稳定而高效的实验结果。公司总经理宁德玉主动拜访胡树文教授,在进行多次沟通与交流后,双方达成协议,由胡树文教授团队对这一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海御公司进行示范种植。
5月,公司在联合乡兴业村西南2公里的生产基地示范性种植了500亩水稻。这个项目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当地政府领导、中国农业大学和省内外相关专家学者都来此考察调研,周边的农民、水稻种植户也来此探询观摩。看到昔日白茫茫的盐碱地,如今长出绿油油的水稻,而且较其他方法种植的水稻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植株壮、抽穗大、籽粒饱,他们赞不绝口。
9月,由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李荣担任组长的测产专家组,组织来自中科院东北研究院、吉林农大、吉林农科院、白城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7位专家进行测产,该项目试种产量为每亩481.2公斤,比常规种植水稻产量大幅提高。
测产专家组组长李荣高兴地说:“这是我在国内见到的最有效果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当年改良当年增产,这项盐碱地改良技术在全国也是领先的。”吉林农大的赵兰坡教授说:“松嫩平原盐碱地改良是个老大难问题,我先后两次来此考察,这次的测产结果证明这一改良技术非常成功。”
看到第一年改良盐碱地种水稻,就取得这样好的效果,宁德玉满怀信心。“明年再开发500公顷,用3年时间把这块盐碱地全部改良完。同时,公司将把这项技术向种植户推广,力求使大安开发的所有盐碱地,都生产出高效优质水稻来。”
目前,海御公司新注册了大安市德玉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投入资金450多万元购置了雷沃1304拖拉机5台,约翰迪尔484拖拉机9台,久保田高速6行插秧机6台,手扶式插秧机9台,自走式喷雾机2台,耙地机3台,旋耕机1台,平地仪2台,久保田收割机6台,建设育苗大棚52栋,专门用于高效盐碱地改良剂推广应用和机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