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技术性、基础性很强的课程,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已被广泛推行。然而笔者对贫困县农村学校调查发现,信息技术教育在农村学校形同虚设,亟待引起重视。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薄弱。由于历史条件、地域环境、投资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学校的各项基础都很薄弱。长期的教育投资机制不合理,投入资金不足,使得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贫困县的农村学校,计算机专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更谈不上专业化。
在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和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教育被提上日程,发展和普及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势在必行。鉴于此,要加大对贫困县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多方筹措资金,设立专款专用制度,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节省开支,使更多的资金用于信息化教育建设,保证信息技术投入比例逐年增长。大力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基层教师信息化水平。首先要对学校领导进行培训,使其具备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和素养。其次要加大对基层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力度,只有他们自身具有一定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结合教学资源,系统规划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需注重素材库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和教学支撑软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