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谁在天涯 谁在路上 谁在想家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2017年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灯花鼓夜:
谁在天涯 谁在路上 谁在想家

刘海平一家三口
牛成辉
王德海
朋毛扎西(右二)
刘青国
陈赢赢
马易
宣卫民
王文娟
宣琳琳和女儿
 

乡愁、乡思,永远都在游子心中盘旋。过了春节,归乡的游子又踏上了返程的路。但思念与祝福还在心头,前路漫漫,依然需要风尘仆仆……

正月十五刚过,记者采访了在异乡奋斗打拼、回到白城过大年的白城人,同时也采访了扎根白城、建设第二故乡的异乡人,探寻那浓浓的乡情与甜蜜团聚后的乡愁。

异乡人在白城——

刘海平

故乡,对于40岁的刘海平来说,感受又不同于别的游子,家乡在安徽省怀宁县的刘海平,18岁参军入伍,之后作为军转干部落户第二故乡白城,成为白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一名干部。离乡工作21年来,他似乎早已习惯了东北的生活,但是內心深处依然有一个地方,随时受到触动,都会魂牵梦萦,那就是家乡。尤其到了春节,刘海平思乡思亲之情,愈发浓烈。

回想年少时候,最盼的节日便是春节。妈妈会给我们做红薯干、捏糖粑、炒蚕豆和丰盛的年夜饭,我们还有新衣服穿,父母带着我们这些孩子到外婆家吃饭,即使犯了错误也不会挨打,特别热闹、特别开心。

然而,离开家乡后,一年又一年,却很少有机会再端家乡的年夜饭了。已经75岁的母亲双鬓已白,身体虽然比同龄人硬朗,但走路也有点蹒跚了,脑子反应也没有以前快了。去年秋天因为路滑还摔折了胳膊,着实让回不了家的我很是担心一阵子。可刚强的母亲硬是挺了过来,没给我们儿女添任何麻烦。

2017年,原以为过年时我可以带着妻儿回家去看看母亲,可还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无法成行。正月十五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当天晚上,我给母亲打了电话,我只能遥祝她和亲人们越来越好。让我把思念埋在心底,把祝福放在心头,带着新一年的喜庆,创造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牛成辉

2017年元宵节,是来自河南新乡的牛成辉在军营中度过的第4个元宵节。牛成辉告诉记者,说不想家肯定是假话,已经4年没有陪在家人身边了,只能通过电话诉说内心的思念。但是在部队过节也有别样的感受,跟战友们在一起过节,感受到的战友情一如亲情。

正月十五那天,我是22时下的哨位,接过司务长递给我的元宵,我咬了一口,甜在心里,内心又有些酸楚,毕竟远离父母,越到团圆时,越想家里的父母,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是我心中最大的遗憾,正因为这样,干好本职工作,也是给家人最好的节日礼物。

王德海

2008年9月,王德海独自一人行程1600公里,从山东高密市来到白城求学,大学期间加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并创办新东方在线白城校区,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白城发展教育事业。可以说,是白城——第二故乡给了王德海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放飞了毕生追求事业的梦想。

为了早日和远在山东的家人团聚,2016年12月27日,带着64岁的母亲、5个半月的女儿小团圆,历时25个小时返回山东老家,只为全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春节。虽然旅途艰辛,但常年在外,回家是游子最大的幸福,也是无法改变的执着!

如今,山东农村过年依然保留很多传统元素,除夕当天要把过年吃的饺子包好,把大枣、糖、高粱米面、硬币包在里面,吃到糖的寓意着新的一年甜甜美美,吃到钱寓意着新的一年财源滚滚。16时,村里我们王姓族人会聚在一起,拿上上供的馒头,最好的鞭炮到家族的墓地,接去世的老人“回家过年”。18时在自家的门前最开阔的地方,摆上饺子和供品,行叩头礼“接财神回自己家”。23时左右,村里的大街上便热闹起来,来来回回都是到长辈家磕头拜年的人们……传统的习俗,浓浓的年味,只有在老家才让我有这么深刻的感触。正月初十,踏上了回白城的列车。虽然我们乡音渐远,但我们这些异乡人在白城依然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元宵节!

朋毛扎西

在白城公安队伍中,有一个能歌善舞又忠诚职守的公安民警,他就是来自青海省的藏族同胞朋毛扎西。朋毛扎西曾在武警青海总队第四支队服役,2010年参加全国公安特警招录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白城市公安系统,自此扎根白城建功立业。

白城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幸福派出所朋毛扎西说:

2010年我来到白城工作,至今已近7年了,每当万家团聚、欢度佳节的时候,我就更加牵挂远在青海的家乡和亲人。

在家乡,藏历新年的第一天全家老少都穿上美丽的藏族服饰,互相拜年,互献哈达,把最真挚美好的祝福送给对方。阿妈会准备传统美食,糌粑、手抓肉、青稞酒、酥油茶等热情的招待亲朋好友,全家人在一起围着篝火载歌载舞,跳起欢快的锅庄舞。

我们藏族过正月十五有别于汉族吃元宵的习俗,在这一天,藏民们会前往各处寺庙朝拜,祭拜山神,念诵经文,虔诚祈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白城对我来说既是第二故乡,也是我成家立业的地方。我的根已经深深的扎在了这片土地上。

在白城,过春节和我们家乡有些不同,这里春节的氛围更加浓厚。尤其是正月十五这一天,还会赏花灯,品种繁多,非常漂亮。两地过春节的形式不同,幸福是相同的,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帮助,家人的体谅,让我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即使不能回家陪伴家人,心里也是暖暖的。

正月十五团圆夜,远离家乡的我祝福远在青海的亲人们:幸福安康、扎西德勒。

白城人在异乡——

刘青国

援疆医生、镇赉县医院内二科副主任医师刘青国。自1998年从吉林省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以后,从医19年,做一名好医生始终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我参加援疆工作的时间从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在这3年时间里,我会把这个目标带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努力提高自己医疗技术水平,做一名让病人可信、以命相托的医生,把家乡人民的温暖带给新疆阿勒泰人民。2017年正月十五,我们全家围坐一起,即将分离之际,吃着团圆饭,每个人的心中都难免怅然若失。我的家里有70多岁的父母和15岁的儿子刚上初二,都需要照顾,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爱人张雪飞身上。作为县直机关党工委纪工委书记,我深知她的工作压力,但面临我远行,爱人一再说,让我放心去新疆工作,家里一切有她。在新疆工作期间可能会想家,但她希望我把这份牵挂化作工作上的动力。过完正月十五,我将登上飞往新疆的飞机,等待我的将是“三年援疆手牵手,一生天山情谊长”的民族情。

陈赢赢

作为万千海外游子的一员,老家白城的陈赢赢重庆大学毕业后就出国打拼,从马尔代夫到澳大利亚,从事五星酒店的管理工作,今年已经是第3个年头没有在家过年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定居澳大利亚悉尼的赢赢说,国外生活很精彩,体验不同的文化,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和不同国籍的人工作生活在一起,也增加了自身的视野与能力,让我觉得非常幸运。

悉尼是一个多元化的国际大都市,大家来自不同的大洲,在悉尼的华人更是随处可见。热闹的唐人街即使没到中国传统佳节,也会有节日氛围。尤其是春节和正月十五,更是热闹非凡,舞龙舞狮,悬挂灯笼,敲锣打鼓,欢聚一堂,使我们在外的中国人也不觉得孤独,过年也会和其他的小伙伴一起做年夜饭、包饺子、看春晚,邀请澳洲本地人一起来感受中国的文化。

2017年的春节,因工作的原因,我不能回国,但明年我一定要回家过年,尤其是正月十五,我们全家人一定要团团圆圆在一起。

马易

白城人马易自高中毕业后就来到天津定居,从事经营工作已经9年,在天津组建家庭,现在夫妻双方准备创立属于自己的产业品牌。

自从回家第一天开始,父母就每天为我们准备好可口的饭菜,各式各样的美食每天都换着样摆上餐桌。看着日渐苍老的父母愉快地忙碌着,我一直说一年到头了,回到家了,要帮他们做做饭。可妈妈说我平时工作繁忙,过年了好不容易回家,应该多休息。在家里,和父母一同贴对联,放烟花,感受着家庭的温暖,也让欢笑冲淡了异乡创业的一身疲惫。

因为工作的原因,没到正月十五就返回了天津。正月十五那天,我和妈妈通电话,妈妈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告诉我别太累,要保重身体,时间允许就常回家看看。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我没有办法与最亲的人团聚一堂,我们毕竟要以事业为重,但对亲情的渴望、对团圆的期盼,依然让我在咽下元宵时,掉下了思念的眼泪。

异乡人与白城——

宣卫民

某部队驻白医院职工宣卫民说,我和妹妹随父母扎根东北,在白城度过了我们的年少时光,妹妹随母亲转业回到了老家北京,我因在部队医院工作,留在了白城,并在这座城市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因为部队特殊的工作性质,逢年过节我不能到北京与家人团聚,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多年来都是我带着妻儿在白城过年,亲人们在北京过年。而已经习惯了白城的生活的母亲,最近也选择回到白城居住。

年前,妹妹带着女儿从北京来白城与我们团聚。为了全家人能过一个真正团聚的春节,我和母亲早早就置办了年货。大年三十的晚上,我爱人和妹妹做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当年的往事,述说着生活和工作中点点滴滴,亲人的到来,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我们全家人共同度过了2017年的春节,让我体会到名副其实的年味,而不再是每年春节时总是靠通电话来表达内心的思念和祝福。但是,离正月十五还有3天的时间,妹妹和女儿就返回了北京。返京的妹妹拉长了我的思念和牵挂,面对2017年,我们满怀希望继续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家乡在哪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把爱倾注到扎根的地方,回报这片土地的滋养,使之更加丰泽。

王文娟

2012年,四川彭州的王文娟从白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毕业,回到四川父母身边。

王文娟说,我回到家乡能与父母在农村过春节了,但至今还记得在白城度过的第一个新春。在师范学院和同学们围在一起和面、包饺子、吃饺子、抢饺子,那是我人生最美好季节里最特殊的一段经历,也是记忆中最让人回味悠长的时光。

而在我的家乡,小年开始祭灶神大扫除,随后便是择一个吉日,远游外嫁的儿女归家祭祖。等除夕到来,一家人过团圆年,放鞭炮烟花,围坐一起吃热乎的饺子,看春晚守岁,聊聊一年的收获,谈谈来年的愿望。这个时候,四处鞭炮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像是在奏一曲春的乐曲。

初一过后,就要挨家挨户走亲戚,主人家会端上最丰盛的食物招待远来的亲人,走亲戚会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这也是“正月十五之前,都在过年”由此而来。

每一个春节都是一次体验丰收喜悦的时光。一年的忙碌,在喜庆的节日里展示出每一家人这一年的收获和付出,农家人更多的会说一说一年庄稼收成的窍门,交流每一次庄稼成熟时的得失,而后期待来年收获更多。年,对于我们四川的农村来说,是分享,是收获,是庆祝,也是愿望。这是一个奉献与收获的结束,而新的开始,正等候在未来的路上。

我眼中的春节,是一片充满鞭炮声和烟花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欢乐的世界,还是一个一家人难得全都聚在一起的世界,更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同时,在我的内心深处,依然怀念在白城的日子,依然怀念那个塞北边城,那是给了我4年美好记忆和温馨的地方,我想念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节日期间,我们大家通过无线电波互道祝福,让思念嵌进再聚的梦里!

宣琳琳

作为第一批建设某部驻白医院的“大院子女”,宣琳琳和她的哥哥宣卫民从小生活在白城,直到1997年作为建设医院的功臣、宣琳琳的母亲光荣退役回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老家——北京,也带走了正在读高中的宣琳琳,而早已成家立业的哥哥宣卫民却留在了白城。

宣琳琳说,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都是在白城度过的,离开白城,也就离开了我的同学、朋友和亲人。在我的心中,一问到我的家乡是哪儿,我总说是白城,白城已然是我的根。母亲退役后,在北京原本生活得非常好,可是她还是回到了白城,在白城生活久了,她发现她离不开这里了,白城,才是真正的家。我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生活,开始朝九晚五的工作。如今我已结婚,有了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儿,为了照顾女儿,我成为全职妈妈。但我会时不时想起白城,想起那里安逸的生活和清新的空气。2017年春节,我带着女儿踏上了回白城的列车,和母亲、哥哥在白城过了一个团圆年!没来及看上白城正月十五的花灯,我就带着女儿返程了。都说故土难离,在北京,我是游子,心系东北,团圆对于我们家来说,具有了不同于别的家庭的意义。当年父母为了国家建设离开家乡,把第二故乡当成了家乡,他们的第二故乡却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如今,我回到了他们的家乡,团圆之夜只能寄托明月花灯,在回忆其乐融融的团聚时光中,把祝福奉上!

策划:本报编委会 执行:本报记者李彤君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