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鹤乡草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和父亲说话
由串门子说起
旗帜
点赞春天
古·代·读·书·人·的·绰·号
文字有年龄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3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串门子说起

□王桂林
 

小时候,父母管教很严,不让我去邻居家串门子,担心人小不懂事、光会瞎闹、会讨人嫌,甚至会冒犯人家的。逢年过节时偶尔带我们去亲戚家串门子,行前也是反复叮嘱我们要懂事听话,去了不能乱说乱动,几如专政。

那时留给我的印象,串门子差不多是一种很不规矩、不本分、没修养的行为。这印象给我日后的为人处事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从小至今,除了极个别、极特殊的情况,我几乎从不轻易地串门子。

走出校门后,在农村知青集体户生活和镇赉县城工作的近5年里,我多是茕茕独处,从不去社员和同事家串门子。记得那时候,单位同事间很时兴到家里串门子,互相走动,迎来送往,酒宴款待,打造人脉。自己不去串门子,不与人家走动往来,自然这样的场面轮不到我,也沾不上边儿,况且自己又视酒如鸩,望而生畏。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并不觉得寂寞孤独,形单影只。返籍回城后,觉得城里人比乡里人喜欢关门生活,扇扇门内都似有军国机密,即或一墙之隔,两门相对,却也是真正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陌如路人。如此般的凋零冷漠,对我这个不善串门子的人来说,也就更其理所当然了。

满以为不串门子就可世外桃源,不成想也会惹来麻烦。我住的单位楼舍里,也住着单位的领导同志,他们多是讲究礼贤下士的,过大年时,亲莅各家走访拜年,自然也光临寒舍,我也自然感动。感动过了,却又踌躇犯愁。按理应回拜才是,《礼记》上早有“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但转念又想到领导同志走这一遍就已经够辛苦的了,若是家家再上门回拜,让其接应不暇,领导怎能遭受得起这双倍的辛苦呢,在左右为难的心绪里,最终还是选择了不去回拜。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渐渐明白不擅串门子应酬是很封闭、很保守,不堪与时代潮流为伍的,显然是吃不开的。如有人偶尔来访,我便尽现欢迎之态,陪坐陪聊,不知东方欲晓,星辰既落,任哈欠连连也在所不惜,所谓舍命陪君子吧。我的这番苦心,是生怕冷了人家,淡去人情。不过我的应酬交际也就仅止于此,仍旧视串门子如蜀道。偶遇有人提出要来家里串门子时,我多是沉默不语,不作回应。因为没有回访,来者也渐渐稀少,人到底还是知趣的多啊。

知天命时,曾有人劝我要学会串些门子,特别是在人生关键节点之际,有些门子不串,是要误事的,甚至会得罪人的。我很惘然,小时候听说串门子会冒犯人,如今又听说不串门子会得罪人,做人真是左右都难呀。

古稀之时,静下心来想想,串门子也的确有许多益处。比之办公室说来,家庭的气氛到底轻松随便,显得心投意合,特别是到领导家串门子的益处更显多多,谈得对口投心,好事能功成,糟事能命救。岂有不串之理。同事之间、邻里之间常串串门子,走动走动,或友好亲善,或谈天说地,或品茶饮酒,其乐也融融,实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善举。可话说回来,有些人家的门子,尤其是领导家的门子原是串不得的。倘若你拿自己不当外人去串这户门子,而主人又认为你是抱有某种企图和欲望上门的,不是谋求职称晋升,就是图谋职务提级,不然你干嘛要无事来登“三宝殿”啊?那门子串的可就亏大发了。

也许是我多虑了,把串门子的事看得太重了。其实是言之有理,言而由衷的。旨在告诫人们有些门子不是轻易可串的,还是腿脚懒些为好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