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抹春绿色,又是一年植树时。
昨天,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万人万亩植树造林日”活动的号召,我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驻白部队在全市各地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
路旁植杨,陌上种樟,山清水绿,秀美城乡。全民爱绿、植绿、护绿、享绿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白城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大势渐成。
近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河湖连通工程,共连通水库泡塘60个,新增蓄水能力2.5亿立方米,湿地增加到750万亩。完成造林2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5%。综合治理草原60万亩。全市降水量连续多年超过400毫米,地下水位平均上升近1米,生态效益逐渐显现。
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编制了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深入实施河湖连通工程,新连通泡塘20个;开展“三年造林还湿双百万”活动,造林37万亩,修复湿地40万亩;综合治理草原26万亩。实施“蓝天清水净土”工程,整合集中供热企业3家,淘汰燃煤小锅炉405台。白城生态建设迈向了规划引领、系统实施,综合治理、全面保护的新阶段。
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资本;保护就是发展,绿色就是财富。
生态立市、绿色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大生态观,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用系统化思维来谋划、推进生态建设;要求我们坚决摒弃先破坏后治理,边破坏边保护的旧观念,坚持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建设的短板;要求我们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促进生态与经济紧密融合,努力把林草地湿风光等生态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走出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互融互促的新路子。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工程,要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持久强大的发展动力,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生态文化,让生态文明、绿色生活成为每个白城人的自觉行动。
蓝天碧水草长莺飞,千里沃野金黄眩目。蓝图已经绘就,道路就在脚下。只要我们坚持改革破解,突出依法治理,不断推进模式创新,全市上下,苦干实干快干,就一定能赢得生态环境建设攻坚战,打造出绿水青山的生态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