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十载风雨路 满城稻花香
省工商局对我市工商系统“优秀行政执法案件”
及“优秀执法办案标兵”进行表彰
洮南市运输管理所开展道路货运企业安全生产培训
大安市公安局为油田企业保驾护航
图片新闻
大安市国税局多措并举提升稽查实效
地方税收相关政策问答(一)
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7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十载风雨路 满城稻花香
——记白城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闫喜东
 

●白工宣

韶华易逝,青葱岁月里的拼搏和坚持凝练成最清香的味道——稻花香。在农民眼里,他是一位培育出新品种为农民增产增收的水稻专家;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农业科研工作者;在家人眼里,他是一个常年不在家,经常忙碌在田间地头一门心思搞科研的人。他就是白城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闫喜东。

闫喜东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深知当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不易,深知一年的汗水换不来一家人丰足生活的窘迫与无奈,他曾幻想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片曾滋养他的土地。“苦心人,天不负”,他成了那个年代唯一走出村子的大学生。1988年,24岁的闫喜东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分配到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在农业科研第一线从事耐盐碱水稻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研究工作。就这样,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开垦出了一条科研之路。

由于工作努力,上班的第五年,他就担任了农科院水稻课题主持人,1996年任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2002年晋升为副研究员,2007年晋升为研究员,2008年任水稻研究所所长。参加工作以来,他主持或参加完成了10多项国家、省、地科研课题,获得奖励成果6项,育成水稻新品种1个。主持的“耐盐碱、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白粳1号的选育与开发”项目于2009年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以来,累计推广面积达到480多万亩,为农民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10亿多元。该品种的选育成功,填补了吉林西部盐碱稻区没有自主研发水稻新品种的空白。参加的“苏打盐碱地大规模以稻治碱改土增粮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吉林省西部耐盐碱水稻新品种白粳1号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于2013年获得吉林省推广一等奖。在完成研究课题的同时,及时将科研成果进行总结,积极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交流,共撰写论文6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有2篇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3篇获得优秀论文。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13年闫喜东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二级研究员,曾获吉林省第十一批和第十四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三层次人选和吉林省第四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选、吉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白城市市管优秀专家、白城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白城市政协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委员。先后担任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批水稻产业体系白城综合试验站站长、吉林省水稻产业体系创新团队成员、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组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吉林省作物学会理事,是我省水稻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为我省西部盐碱稻区水稻新品种选育及种植开发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么多的荣誉让人一口气都读不下来,可谁又知道在这些荣誉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等待又有多少?“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烧碳的,实际是农科院的”听起来像是玩笑,然而这就是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最真实的写照,黝黑的皮肤,鼻梁上架着眼镜却掩不住眉宇间散发的学识气息,慢性子的他在工作上却是一个勇挑重担、雷厉风行的人。常年蹲守在稻田地,累了就席地而坐,困了就以树为枕、以地为床,有时候太累了在观察秧苗时就会不小心掉进稻田池里,你可能看见的是他的狼狈,可是他关心的却是秧苗是否被踩伤。在稻田地他最惦记的除了他的秧苗就是他的妻子和孩子,在培育新品种的那几年,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由他的妻子照料,他回家的天数屈指可数,内心的愧疚和不安总是萦绕在他的心头,好在妻子的理解和包容让他感到了一丝安慰。“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总是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帮助。”这句话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印证。

30载岁月倏忽而过,那个立志要改变家乡让农民富裕起来的小伙子已经实现了他当初的愿望,而现在他依然在工作岗位上饱含满腔热忱和对水稻事业的执着,努力着、奋斗着,不断向新的目标前进。稻田地里的青春无悔,是如此无言却又掷地有声。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