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雪阳)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好时节,镇赉县积极响应白城市万名干部驻村开展“三帮扶一推动”活动号召,各级驻村帮扶工作队召开座谈会、理清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入户调研、制定扶贫措施……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
包保干部驻村开展“三帮扶一推动”活动期间,嘎什根乡什家子村部会议室内气氛热烈,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这里举行。座谈会不谈成绩,只讨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建设15栋高标准日光棚增加村集体收入、发展庭院经济种植黄豆、危房改造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帮扶单位镇赉县芦苇总站与村两委成员热烈地讨论着关乎该村发展的“大事”。
座谈会上定下了发展主“调子”,还要到群众家看与实际情况是否“合拍”。 65岁的王占才是镇赉镇新立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的1.2公顷地每年种玉米,辛苦一年赚的钱还不够老俩口的药费,去年他们在帮扶部门县广播电视台的帮助下调整种植结构,拿出2亩地种植香瓜。“去年多收入了4000多块钱,手头宽裕不少。今年我又多种3亩地香瓜,瓜下来得早就能卖上好价钱。”王占才算着自家的经济账。帮扶部门在走访中发现,很多村民有意愿种植香瓜,但愁没技术。于是,他们积极联系县里的农业专家深入新立村贫困户家中开展技术服务,为贫困户增产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三帮扶一推动”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帮助贫困户研究启动庭院经济。发展庭院经济,让农民足不出户、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即可获得一定经济收益,将“空置地”变为“致富院”。可小院里种啥能有销路,能多卖钱?这让黑鱼泡镇嘎海村的村民犯了难。包保单位县经济开发区与经济局通过多方调研,帮助村民联系了马铃薯种植项目。包保单位为贫困户提供种子、化肥、指导和培训等服务,农户与东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统购统销合同,实行订单农业。该村共2.5公顷庭院面积,预计增收40000余元。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镇赉县的每个村都有几个这样的“外来户”。他们嘴上唠着百姓嗑、心里想着百姓事,谁家地里有活他们撸起袖子帮忙干。他们走在村头总会引来“围观”,群众总爱和他们多聊几句,因为他们既没有官架子,还能帮百姓想些致富好点子,同时为群众解读教育、医疗、精准扶贫政策……他们就是驻村工作队。
“干部脚底有泥,群众心里有底。”到地头、察民情、听民声,千方百计协调争取政策、资金,全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模式发展产业,为村民铺就了一条奔向小康的幸福路……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努力下,镇赉正在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