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安新轩)今年,大安市植树造林交上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完成造林面积2.5万亩,超额白城市给下达造林任务的47%。
投入大。大安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已到位500万元,用于造林绿化,这在大安造林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招法多,思路新。紧紧抓住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改革过程中职工田还林政策,计划在3个国有林场栽植沙棘示范林2万亩,今年完成5000亩,逐年扩大栽植规模,辐射并带动周边乡镇“三荒”地栽植沙棘3—5万亩,在全市形成5—7万亩沙棘经济林建设规模,计划在2020年建成沙棘产品加工厂,打造沙棘产业链条,把沙棘产业做大做强,形成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林业发展新模式。
方式新。结合“三帮扶一推进”活动,帮助贫困户通过种植果树发展庭院经济;动员群众利用“三荒地”栽植果树,增加经济收入。累计为贫困户无偿提供果树苗木22万株,栽植面积1320亩。结合国家级园林城、国家级卫生城“双城联创”目标,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工程,规划城区绿化18万平方米,超出白城市下达任务的80%,截至目前,完成8万亩。
树种新。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在3个国有林场栽植樟子松嫁接红松苗1350亩,在两个国有苗圃栽植大榛子150亩,在公路两侧盐碱路段进行了栽植乔木柽柳的尝试,逐步改变西部地区品种单一的造林格局。
机制新。在月亮泡镇先进村下坡屯绿美村屯建设中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既要保造林,更要保成活,一包三年,按成活率结算工程资金,开启了村屯绿化美化新模式。
标准高。紧紧围绕“精”字抓好、抓实、抓细造林绿化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严把“五关”。严把规划关。把栽得活、长得好、效益高作为造林规划的首要任务,选好选对造林地块,坚决摒弃单纯为了完成任务,不顾土壤条件粗植滥造的做法。严把整地关。造林前细致整地,环村林、护路林、农防林挖了高标准护林沟。严把苗木关。各乡(镇、场)和林业部门抽调专人负责把苗木质量关,同时严格把握起苗、假植、运输、检疫等关键环节,确保投入造林的都是优质苗木。严把栽植关。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挖坑、浇水,盐碱地块换土造林,确保成活。严把检查验收关。做到边造林、边验收,造一块、验收一块,确保每一块地都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