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志颖
杨春波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成员23人、专业技术人员10人、农机工程师2人,农忙时节聘用专业司机36人;办公、机库、修理车间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拥有雷沃、迪奥等各种大中型农业机械63台套,农机总动力3840千瓦,固定资产1000万元;年均收入230万元,年均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5.2万亩。2012年11月,在洮南市安定镇友谊村,王喜春、杨春波等5个农民发起成立的洮南市安定镇友谊村杨春波农机专业合作社,历经4年多的发展壮大,在推进全程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系列惠农政策,为农民致富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现代农业发展开辟了美好前景。在合作社成立之初,镇党委和政府大力支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功注册、合法运行奠定了基础。面对入股资金不足的难题,镇党委和政府又积极协调,为专业合作社争取农机补贴300万元,使合作社有了购买大型配套农机具的底气和能力。在经营过程中,他们坚持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以谋求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采取规范的股份制经营模式经营运作,全程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和民主管理,使合作社形成了发展稳定、规模壮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强的大好局面。合作社运行4年多来,由于经营效益良好,村民纷纷要求入社,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已由建立之初的5人入股增加到23人入股,入股资金达到1000万元。近万亩耕地从种植到收获达到全程机械化,不仅独立完成了大型膜下滴灌、电缆开沟工程、中耕深松施肥、秋季深松及收获等作业项目,还独立完成了近年来国家和省下达的深松整地、免耕播种等示范项目,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的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作社成立伊始,就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内部成立的理事会、监事会等各机构,职责明确,公示上墙,要求每名社员自觉接受农机主管部门指导,切实履行职责。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成员代表大会,处理合作社各项事务,公开各项收支,按股分红。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行使法人代表权力和监督权力,全程监督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土地承包人参与红利分配。除此之外,还组织实施国家支持的农村发展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履行作业合同。建立专业培训制度,每年就农机和农业技术、农机和农业法律法规培训不少于10次,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维修、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安定镇是全省开展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整地作业示范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特别是全省开展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整地作业示范区以来,杨春波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全新投入和全面建设,农业机械化作业得到了迅速启动和实施。
2015年,安定镇全镇实施了秋季深松项目52500亩。其中,在太平村、万宝山村和新兴村进行了整村推进,确保粮食增产增收。年内实施膜下滴灌项目3万亩,实施机械化收获作业9000亩,合作社实现收入120万元;2016年,实施深松整地项目75000亩,流转土地2250亩,实现总收入350万元。
致富不忘众乡亲,真情回报社会。在洮南市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杨春波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号召,确立并启动了以“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结合安定镇新兴村、兴旺村、新光村3个村的贫困户实际情况和光伏产业整村推进的总体要求,通过实地考察、逐户走访,贫困户一致同意,带动每户种植药材蒲公英1亩。合作社投入帮扶资金20多万元,购进优质蒲公英种子及化肥,为3个村348户、743口人发放了蒲公英种子及化肥。按现行市场最低价格计算,每个贫困户年可增收2600元到3200元。此外,合作社在全镇农机作业中,还对一些贫困户、特困户给予了少收、免收费用的特殊政策,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杨春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让农民充分感受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带来的好处,成为推进农村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能源,同时在促进土地流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致富增收等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后,我们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迈向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将致力于农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进军,让更多的农户加入进来, 让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杨春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