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浊扬清“廉”也,为党福民“政”也。仕政清廉,上不愧党,下不愧民,严律己,权为民,万事可兴。
——题记
激浊扬清,立身修心当以“德”为先。
德,即品德和修养。只有具备良好德行的人,才不会被社会中的一些陋习所同化,才不会因生活中的各种诱惑而迷失,更不会被利益所驱使。能永葆初心,先做好人的人,才能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为好“官”、用好“权”、掌好“舵”。
道德不倡,天下不宁。为物生贪欲,贪欲生妄念,妄念即祸根,祸根则大乱。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需要良好的道德来规范和维系。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其中关于道德修养的智慧更是丰富全面。
自古以来,为政者大都看中道德力量,讲究以德服人。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党用人的一条原则。为人讲道德、处世讲公德、为政讲政德,对于为政者来说,德乃权之灵魂,权乃德之体现,以德行权才是民之大幸,无德弄权必然导致腐败。可见,若想彻底瓦解腐败,营造激浊扬清的良好社会氛围,德行修养尤为重要,两者双管齐下,必将起到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
为党福民,清正自律当以“廉”为本。
腐败是社会毒瘤,也是一个全球性、历史性问题,纵观历史,有多少政局动荡、社会动乱都与贪污腐败的泛滥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党时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
一个廉洁的社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反之,腐败现象的频繁发生将会导致一个社会承受沉重的政治代价和经济代价。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稳定,才能远谋发展,而廉洁、廉政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筹码。
“公生明,廉生威”,是为明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廉”始终将是社会发展的取向,是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作为大社会中的个体——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用好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谋为国,行为民。
激浊扬清,为党福民当以“法”为友。
法,如同万年不屈的云松,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幻莫测,法始终是衡量人性的天平。以法为友,要做到知法、讲法、守法,就是要不逾矩。然而,身为人即使不被名、利、权所诱惑,也难免因情而守不住底线。因此,要守住底线,应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在党纪、法规、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掌权用权,而对党纪、法规、法律严格禁止的则不越雷池一步。应该说,“守住底线”是拒腐防变的最低标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廉洁自律的高标准、遵纪守法的严要求,绝不能用“下不为例”来欺骗自己,用小贪无碍来原谅自己。“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只有严于律己,严防死守,对任何腐蚀、诱惑都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到把握小节、守住底线。
激浊扬清,廉政不做贪官;为党福民,仕政不为庸官。
腐败行为极大地侵蚀着党的肌体,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腐败行为严重降低国家和政府的声誉,直接影响国家机关行政职能的正常行使;腐败行为造成社会种种不公,极大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败坏了社会良好风气。党员干部能够走上领导岗位,既离不开其个人的努力,更凝聚着党和国家的长期培养和心血。作为国家的栋梁,拥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巨大的职务权力,要时刻谨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严律己,权为民,上不愧党,下不愧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高压态势,已经改变了中国的官场生态,然而在风气明显好转的同时,不作为、怠政、懈政的现象明显抬头。究其实,无外乎德不配位,不敢担责,或才不配位,无法任事。这种“只求平稳着陆,不求干事创业”的庸官懒政心态,值得高度警惕。如果说公权滥用是急性病,庸碌无为就是慢性病,养痈遗患,将导致结构性、全局性的政策机体失调、执行机能失衡,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以权谋私是腐,庸碌无为致败。毋庸赘言, 庸碌不作为也是腐败的一种。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庸官懒政绝迹就应该是新常态之一。要形成庸官懒政绝迹的新常态,则需要正立标杆:一方面,要留一些改革创新的试错空间给勇担责任者;另一方面,要祛除庸官懒政的病根。改革机遇不会始终存在,政策之窗只能短暂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事业里,不应有庸碌无为者的容身之地。
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期许,也是与官员身份“绑定”的责任。公共治理者身系公众的委托与期望,其一人无为,牵连的是万千百姓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一地一域得不到善治。当今之世,全球竞争、区域竞争陷入白热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得不够快也是退。对公共治理者而言,改革的步伐赶不上时代要求就是失职,工作的成果没达到人民期望就是失败。
激浊扬清,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关键。
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使好人不能犯错误,坏人不能肆意妄为。强化制约,规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置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强化监督,用制度创新解决“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监督难题。
为党福民,改进党风政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保障。
明确领导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抓好落实。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大对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将群众反映的热点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以改进作风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廉政实干方可造福人民,国长治,民久安,国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