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彤君
村里人说王玉祥这个第一书记,是“留下来真扶贫的好书记,绝不走过场”。
一年半前,市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王玉祥接到驻村任务后,二话没说做了两件事。一是从自家搬了一张行军床,裹着行李就去了大安市叉干镇先锋村;二是将组织关系签到了先锋村,成为全市第一位转组织关系的驻村第一书记。
有人说王玉祥的做法“没给自己留退路”,王玉祥却觉得扶贫,没有回头路。凭着对土地的熟悉、对农民的热爱,他百倍珍惜驻村机会,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机关干部,如今有机会为贫困村民服务,他想实实在在“办实事、做好事”,真正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解困,过上好日子。
绘了一张图
驻村600天,王玉祥长期吃住在村,深入摸底调研,了解村情、民情。驻村之初,对于第一书记的角色,很多村民不知道是干啥的?甚至有人当面问王玉祥:“你知道我们村啥情况啊,你还把‘家’搬来了?”
先锋村,对王玉祥来说是陌生的,但他知道自己“为啥而来”。为了解先锋村贫困户情况,王玉祥手绘了一张地图。每实地走访一户贫困户,都做好标记,村前村后、贫困户的名字分布其中,详细标注着每家每户的户主姓名,重点联系的农户逐一上门调查了解情况,在掌握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后,他整理制作了详细的村情、户情档案。三星贫困户董福军家有两口人,妻子赵淑芬患脑血栓、脉管炎,瘫痪在床4年,生活不能自理,家庭几乎没有收入,王玉祥将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在“地图”上标明位置;二星贫困户孙志友患有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妻子体弱多病还要照顾9岁的孙女,儿子又外出打工,这家也成为王玉祥标注的重点户。2016年11月孙志友病故,王玉祥又帮着忙里忙外,俨然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
走遍一个村
针对了解到的先锋村的人口数、教育卫生设施、道路硬化、发展重点产业户、老党员、上访户、困难户、返乡农民工等村情民情,王玉祥逐一发放便民联系卡,在驻村后短短1个月时间里,他走遍了全村角角落落,54户贫困户农民家中都留下了他的脚印和真情的话语。
如今驻村一年半了,村民见到他,总有说不完的话,贫困群众更是像见到了亲人一样,把他让到家里。王玉祥对贫困户的态度就是,你记不住我,我记得住你。他迅速转换角色,融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与村里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用真情付出赢得信任与支持,无论是协调还是筹划各项工作,都能顺利进行,他的工作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认可,也增加了他作为第一书记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暖了一群人
在包保期间,王玉祥协调组织实施了党员领导干部“一对一结对”“手拉手帮扶”活动,无论是春节还是“七一”“十一”,包保市级领导及局主要领导、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及驻村工作队成员先后走访慰问贫困户、老党员、老干部、老兵,帮助他们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已先后为贫困户送去2万多元的慰问品和慰问金,使贫困户度过了快乐祥和的节日。特别是借助“国家扶贫日”契机,王玉祥所在的市旅游局和包保单位市地税局、吉林省恒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开展了“脱贫攻坚,你我同行”扶贫日捐款活动,共筹集资金1.48万元,主要用于包保贫困户的大病资助、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发展庭院经济等。
王晓东是叉干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在班里是班长,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家庭非常贫困,父亲患有脑瘤,母亲病故。王玉祥在走访中得知他面临缀学的情况后,将王晓东变成了自己的资助对象,负担日常和上学全部开销。有一次,王晓东不无担忧地问王玉祥:“王叔,你会不会有一天离开先锋村不回来了?”王玉祥说:“只要先锋村的父老乡亲一声招唤,我会随时回来的。”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第一书记的作用就是真扶贫,扶真贫,转观念,帮党建,共富裕。作为曾两次被评为全市十佳驻村第一书记、年终考核被评为机关优秀公务员的王玉祥来说,他是带着信念和决心而来,怀揣着一份对乡亲的爱而来,为了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他要在先锋村“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