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蒙古村寨歌声起 敖包节里歌盛世
多举措加强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
白城师范学院举行园丁北园
落成暨教师誓言碑揭幕仪式
“三张清单”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谱写“三部曲” 党建助力脱贫攻坚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7年6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蒙古村寨歌声起 敖包节里歌盛世
——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乌兰图嘎村首届敖包文化节侧记
白城市马头琴艺术培训中心的演员们合唱《鸿雁》。
白城市马头琴艺术培训中心的演员表演歌伴舞《天边》。
乌兰图嘎村村民舞蹈队的演员们在表演风格独特的蒙古族安代舞。
 

□本报记者 田师齐 李彤君/文 刘冠男/摄

6月7日,一曲《为乌兰村喝彩》拉开了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乌兰图嘎村首届敖包文化节的序幕。

6月的乌兰图嘎村绿意正浓,寻着林荫路进到村子里,车声、人声和乐曲声汇成了草原的交响曲。一座由一块块巨石垒砌成的高大的敖包矗立在村子中央,彩旗迎风、哈达飘逸,将敖包衬托得神圣而庄重。

文化节以祈福开场,村民们为参加活动的嘉宾和观众献上了代表天空的蓝色哈达,随后人们围着敖包按顺时针方向绕行3圈,边走边洒酒水和鲜奶,将五谷杂粮抛向高高的敖包,祈祷风调雨顺,祈福吉祥安康。

来自白城市马头琴艺术培训中心、洮南市勒勒车艺术团及乌兰图嘎村的村民舞蹈队的演员们正载歌载舞,欢庆这个全村最大的喜事。16个精彩的文艺节目相继上演。马头琴合奏《嘎达梅林》《蒙古骏马》等蒙古族经典曲目悠长婉转;歌伴舞《天边》呈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一首《呼伦贝尔大草原》更是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文艺演出在乌兰图嘎村舞蹈队带来的热情洋溢的安代舞中落下帷幕。舞蹈队队长吴秀云告诉记者:“舞蹈队全部成员都是乌兰图嘎村村民,而且全部是蒙古族。安代舞是蒙古族文化的活化石,我们在农闲时排练安代舞,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播了民族文化。”

而能有这样的盛会,对于贫困村乌兰图嘎来说,得益于精准扶贫带来的改变。乌兰图嘎汉译为红旗,该村有一个自然屯,耕地面积200公顷,林地面积53公顷,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是蒙古族聚居的村落。蒙古族占村人口的99%,全村348人、82户农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7户,贫困人口14人,三分之一为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者。扶贫工作中,在帮扶单位白城市人大办公室、吉林银行白城分行、洮北区审计局的大力帮扶下,由“输血”变为“造血”,乌兰图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乌兰图嘎村更注重蒙古族文化元素,突出蒙古族文化特色,凸显特色村寨内涵。

颇具蒙古族特色的文艺节目让人目不暇接,充分展示了蒙古族的热情奔放。村党支部书记王胜激动地说:“今天是我们乌兰图嘎村首届敖包文化节,敖包对于我们蒙古族村文化的传承有深远的影响,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欢迎更多的人来我们这里做客。”

白城市马头琴艺术培训中心的28名学员,在校长何金荣的带领下参加了演出,不收取任何费用,完全是公益。白城市教育学院的包长明老师是蒙古族,也是培训中心的学员,演出间隙,他对记者说:“参加这次乌兰图嘎村首届敖包文化节,我非常激动,作为蒙古族人,有敖包能记住乡愁,有敖包就有马背、长调、诗和远方。这是一次公益演出,是热爱蒙古族文化人们的一次盛会。”

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乌兰图嘎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市人大办公室领导的带领下,村干部前往内蒙古兴安盟的科右前旗、松原市的前郭县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确定了“蔚蓝的天空,洁白的村落,悠扬的长调,飘香的奶茶”的特色文化主题,遵循“科学布局、尊重历史、注重文化、突出特色”的原则,重点规划了村屯道路、庭院围墙、绿化亮化等。在规定总体框架内为乌兰图嘎村设计具有蒙古族文化元素的围墙、蒙古族文化展室、文化长廊、餐饮文化中心等,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市人大办公室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响应党的号召,为贫困农民群众奉献一片爱心,伸出援手,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助一臂之力,先后有4位企业家参与了乌兰图嘎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协调扶贫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超过800万元,有效地推进了乌兰图嘎村扶贫攻坚工作。未来3年里,乌兰图嘎村将会建成特色彰显、生活富裕、民风淳朴、文化活跃的社会主义小康村,切实提升乌兰图嘎村蒙古族民众的“美丽指数”。

敖包是蒙古族人的图腾,在辽阔的草原上有多少敖包,就有多少美丽的传说。乌兰图嘎村首届敖包文化节展示了全村的精神风貌,弘扬了蒙古族村的民族文化内涵。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