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外尘土飞扬。6月1日,记者跟随市旅游局办公室主任、驻村第一书记王玉祥前往他帮扶的大安市叉干镇先锋村。全程80多公里,下了长途汽车,再转乘乡间小客车,七转八折,一路颠簸,抵达先锋村。见到王玉祥,村民们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和他打招呼。
贫困户老夏头急霍霍地走过来。一见王玉祥就说,今天暖棚上顶。旁边儿的村民对老夏头说:“你这回看好大棚了?忘了两个月前跟王书记吵架的事儿了?”老夏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老夏头叫夏志国,一位66岁肝癌患者,老伴肢体残疾,生活无法自理,是先锋村三星贫困户。
2016年5月26日,先锋村积极落实养羊帮扶项目,大安市政府采购办统一采购,村民代表和贫困户代表分两批次选购母羊212只,在王玉祥的组织下,发放给44户贫困户。目前已产羔160只,每户至少增加1200元收入。夏志国养的羊下了4只羔,一下就增收1000多元。他觉得这个扶贫的“招法”好,因为不用干太重的体力活儿就有了收入。
为了拓宽生产经营领域,王玉祥根据实际情况,联系相关保包部门帮助协调在先锋村建设棚模产业园区,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模式,种植瓜果、花卉、时令蔬菜等经济作物,以提高群众生产技能和掌握适应市场经济的本领。今年春,共建了143栋大棚,其中为二星户和三星户免费建43栋,面积500平方米,当地政府补助12000元。
起初,听到这个消息时,老夏头喜出望外,马上找到正在村民炕头上“说事儿”的王玉祥,他要王书记把这笔补助款换成羊,他不要大棚。王玉祥细致耐心地给老夏做起了思想工作:“这个大棚产业园区是咱叉干镇政府向上争取的项目,要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三星和二星贫困户可以直接入园,自己管理耕种,也可以入佳佳旺合作社。如果都按个人想法去做,不好管理,更不能形成产业规模。”
任凭王玉祥怎么算经济账,老夏头就是一句话:“你会种地啊,你个城里来的,懂个啥?这要是赔了,我看你这账咋算。”一听这话,王玉祥激动了,他告诉老夏,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对农村生活熟悉,对农民有感情,他不想当一个“走马灯”似的书记,要真帮、真扶,让贫困村民真富。老夏头认死理,死活不要这座大棚,佳佳旺农民专业合作社接管了大棚。
看到瓜苗移栽,老夏头觉得“不靠谱”;看到大棚的香瓜、西瓜冒出新芽,老夏头觉得“不保准”;过了5月中旬,瓜秧开花了,转眼就要结瓜了,老夏头坐不住了,嘴上起了一圈燎泡,一听说外出跑项目的王书记今天回来,他一大早放下饭碗就到村部等他。王玉祥安慰老夏,放心吧,你的大棚,合作社给你照管着,少不了你的分红。老夏一听,乐了,他不好意思地说,开春时,还真不该和你干那一架。王玉祥安慰老夏,没事,你吵我不吵,但问题咱得解决,不管咋解决,目的就是解决贫困问题。
大棚建成投产后,打井、上电、棚内滴灌设施相继完成。到6月末,瓜熟蒂落,每年可为每家贫困户分红1500元。从4月26日种上瓜苗,王玉祥和乡亲们就算了一笔账。一栋大棚栽植瓜苗2500棵,需苗款1250元,其他费用如有机肥、地模、滴灌、人工等约2750元,预计产瓜1600公斤,按4元每公斤计算可收入6400元,一栋大棚纯收益约是2400元。“如果咱们园区要是能培育秧苗,一栋大棚至少能节省育苗资金1000元,香瓜还能提前15天到30天上市,每栋大棚至少还可增加3000元到5000元的收益,100栋就增加50万元……”和村民这一算账,大家都急了,期待能有配套暖棚。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王玉祥和叉干镇党委一班人共同攻克难关,镇党委书记朱寄明协调大安市扶贫办,投入60万元专项资金,2栋800平方米暖棚拔地而起,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
先锋村在王玉祥和各包保部门的努力下,确定在先锋村整村推进发展庭院经济,采取“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包保部门市地税局、旅游局筹资4万元为每户免费提供“金谷二号”种子和一袋有机肥,打造绿色有机“富硒谷子”品牌。经测算,每户种植660平方米,每平方米产0.65公斤,每户可收成熟谷子430公斤,每公斤按协议价6元收购,每户年度可增收2500元。今年4月又协调新引进辽宁科达市政绿化园艺工程有限公司加入先锋村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计划3年投资1400万元,建设花卉产业基地和育苗产业基地。目前,育苗基地已用地20公顷,栽植苗木10万多棵,丁香树、龙柳和黑松树等经济苗木20多种,年可收入50多万元。
有账不怕算,收益指日可待,看到先锋村的贫困户乐了,王玉祥觉得自己驻村的600多天所受的苦,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