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庞庆波到大安市调研推进“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基层党建工作
图片新闻
市文广新局举办第六届职工乒乓球赛
守护好司法公正这条生命线
白城医高专开展“庆七一·唱红歌·颂经典”活动
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长效
市中级法院举办迎“七一”演讲比赛
中考期间我市天气炎热
全民创新大讲堂走进白城师范学院
市公安局领导走访慰问市区交通点执勤民警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好司法公正这条生命线

●新华社记者 孙闻 闫祥岭
 

2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备受社会关注的“于欢案”作出终审判决。法庭认定被告于欢的行为属防卫过当,改变一审法院作出的对于欢处以无期徒刑的判决,以犯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有期徒刑5年。

好的判决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全民普法课。从二审审理到宣判,司法机关用全程微博直播的方式展现公开透明的决心。正是二审的微博直播,把引发舆论热议的更多案件细节展现在公众面前,消除了一段时间以来存在公众心中的疑虑,流言让位于事实,并让公众对案件的关注走入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体制,走进法治轨道。关于本案量刑的辨析,判决书称,“杜志浩的辱母行为严重违法、亵渎人伦,应当受到惩罚和谴责,但于欢在实施防卫时致一人死亡、二人重伤、一人轻伤,且其中一重伤者系于欢持刀从背部捅刺,防卫明显过当”。基于这样辨析作出的判决,有利于消除此前产生的舆论分歧。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实现这个要求,需要司法机关高度关注社情民意,将个案的审判置于国法、人情之中综合考量。

司法裁决,尤其是刑事案件的判决,也应考虑社会良知。因为刑事案件判决除惩奸除恶、捍卫正义的法律职能外,还有昭示良知、以儆效尤的社会功效。司法符合良知,才能更好树立公信力,推动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法槌落下,于欢案尘埃落定。司法的过程,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守住社会良知的底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