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鹤乡草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农家老屋里的笑声
回归抒怀
家乡
愚蠢的争斗
静听灵魂的喘息
茶的禅意
人民英雄纪念碑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7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家老屋里的笑声

□白士泉
 

村支书领着驻村工作队刘队长走进贫困户老赵头家的院子时,眼前的两间低矮破漏的泥草房使刘队长心里一沉。泥草房上长满了蒿草,屋檐已有几处塌漏,窗户被一块污渍的塑料布封着,看不到屋内的情景,破损的屋门用铁条拴在门框上。

“这房子还能住吗?”刘队长惊呀地问。

“唉,将就着住呢。”村支书摇着头。

“没进行泥草房改造吗?”刘队长问。

“老赵头家太困难,孤身一人,70多岁了,还有严重的糖尿病,常年吃药,落下了很多饥荒。泥草房改造政府给补贴,余下的他自己也拿不出,村里穷也没有钱啊。”村支书显得有些无奈。

“没有地吗?没办低保吗?”刘队长接连发问。

“我们村人多地少,每人不到5亩地。这的土地碱性大收成低,靠种地挣不了多少钱。低保的钱还不够他吃药呢。”村支书满脸难色。

他们边说边走进屋里,屋子里光线很暗,外屋的西北角搭着一个锅台,锅台旁边有一口小缸,东墙角堆着一些柴禾,墙面黑熏熏的,看起来有很多年没有粉刷过了。

老赵头见有人来,从里屋迎了出来。村支书把刘队长向他作了介绍,老赵头把双手在衣襟上搓了一下,连忙伸过来和刘队长握手,连声说道:“欢迎刘队长,欢迎刘队长。”眼里流露出一种惊慌的神色。

刘队长走进里屋,老赵头有些难为情地说:“你看我这屋里连个凳子也没有,两位领导就坐炕上吧。”

刘队长坐在炕沿上,环视了一下屋内。靠西墙并排摆放着一对旧柜,柜面上散乱地放着一些大大小小的药瓶。墙角有一口大缸,旁边是一个八仙桌,铁皮桌架早已锈迹斑斑。大炕上铺着一张发黄的地板革,炕头处已经烙得发黑了。炕尾叠放着被褥。虽然屋里没什么东西,但摆放的很整齐,看出主人是很爱干净。

村支书唠了一会儿家常,起身告辞。走到外屋又返回来叮嘱老赵头:“把炕烧热乎点,别让刘队长着凉啊。”

老赵头点头答应:“我马上就烧去,这炕一烧就热,放心吧,凉不着。”

傍晚,老赵头生火做饭。他有些不好意思地问刘队长:“贴大饼子、炖土豆行吗?”

“好啊,在城里这叫一锅出。我帮你烧火。”刘队长乐呵呵地说。

“咱这东西哪能和城里比,家里穷能有吃的就行了。”

“现在党中央大力扶持农民脱贫致富,你这穷日子就会好起来了。”

“这么说咱有盼头了?”老赵头将信将疑。

“当然有盼头,我们就是帮你们找穷根治穷病来啦。”

“那敢情好。”

刘队长边说边往灶坑里添柴禾。老赵头炖上土豆,在锅边上贴上几个大饼子,把锅盖盖上。他洗洗手转身走出屋门,不一会儿,他拿着一把小葱和小白菜进来,洗干净后放到盘子里,“这是自家小院种的,没有农药化肥,好吃。”

“这是绿色食品,城里人花高价钱买还买不到呢。”

“这能值几个钱?”老赵头不屑地说。

“值钱,现在人们讲究吃健康食品,不施化肥农药的蔬菜瓜果都是绿色的无公害的食品。你用小院多种点这类东西,也能卖不少钱啊。”

“是这个理儿,咱咋就想不到呢?”

说话间,一锅大饼子和炖土豆熟了。

刘队长贪婪地吃着大饼子和炖土豆、农家酱蘸小葱和小白菜,吃的那么可口那么香。

当晚,刘队长躺在老赵头那暖暖的大炕上,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倒不是老赵头把炕烧的太热烙得他无法入睡,而是这个老屋的破旧和主人的贫困令他心绪难宁。他深深地感到贫困户想脱贫盼脱贫的愿望太强烈了,让他们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责任太重大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刘队长深入农户家访贫问苦,到田间地头看地况查墒情,走遍了这个村的每一个角落。

每到晚上,刘队长和村干部们就盘坐在老赵头那铺大炕上,谈脱贫,谋良策。刘队长说,拔穷根得先挖掉思想痼疾,思想不脱贫就找不到致富之路。要争取各方面支持,也不能等靠要。只要大家一心想着脱贫,一心奔着脱贫,千方百计去脱贫,不愁摘不掉贫困这顶穷帽子。经刘队长这么一启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探讨脱贫招法。老赵头屋里屋外地忙着烧水沏茶,不时地插嘴说:“好!好!”

刘队长经过调研形成了该村加快脱贫致富的报告,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很快得到了批准。他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到老赵头家,还给老赵头带来了豆油和大米。

“这回苦日子快到头了,你就要过上好日子了。”刘队长握着老赵头的手说。

“那敢情好,敢情好啊!”他握着刘队长的手久久不愿撒开,那布满褶皱的脸上绽放出笑容,笑得那么自信,那么幸福……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