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全市党的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
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第一次会议召开
市领导到脱贫攻坚包保村调研
市领导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白城市“全民创新大讲堂”暨通榆县
“生态经济城市建设讲坛”
进乡村宣讲活动在双岗镇举行
图片新闻
镇赉县“131”百日攻坚行动有序推进
填报志愿,何需学校代劳?
心有大我,山一样的巍峨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7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填报志愿,何需学校代劳?

●吕晓勋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每年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比选上一所心仪的学校、一个合适的专业,更让人激动的了。不过,据媒体报道,在一些地方,诱劝高分学生修改志愿,甚至直接强迫他们填报非意向志愿的事情屡有发生,这让不少学生感到既纠结,又无奈。

学校这么做,原因很简单,就是要保证有更多的优质生源,进入北大、清华等国内顶尖高校。学生进名校,学校得荣耀,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双赢的事。国内数百万考生,有资格让学校想尽办法“关照”的,也只是少数。按照一位校长的说法,学生还应该“感恩学校”。这种冠冕堂皇的借口、自以为是的操心,正是人们担忧的问题所在。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受体,更是发展的主体。对于学校而言,学生的报考账号和密码,不是可以任意摆弄的数字;他们的报考选择,尤其值得尊重与呵护。对专业的兴趣,的确可以通过后天的接触、训练来培养,但这和能否自由选择专业是两码事。当学校为了升学数字的光鲜,而不停地给学生、家长做思想工作、施加压力时,可曾想过,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为学生好,还是为自己好?说到底,强行剥夺考生的选择权,只是打着“为学生好”的幌子,行追求教育GDP之实罢了,不仅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更是对教育方向的背离。

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办学校不是办锦标赛,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理应多关注升学率背后学生们的兴趣,关注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指望每年那几名、几十名尖子生光大学校“门楣”,提升地方教育水平,显然是曲解了教育的本意。无论报考哪所高校,哪个专业,真心实意地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做好服务,才是学校送给学生最好的毕业礼物。 (据《人民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