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子心中那个魂牵梦萦之地叫故乡;总是令游子感同身受的是乡情;心牵贫困群体的情怀叫大爱;助人不留名不图回报是奉献。从洮北区走出去,如今在北京创业的韩锐祈就是具有上述情怀和精神的人。
“他真是个好人啊!前天,他又通过志愿者送来2000元钱,让我去一贫困农户家买西瓜,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解暑。他每次献爱心,都不让说。”7月12日,白城市红十字爱心家园的志愿者李书艳老人说。这个“他”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韩锐祈先生。
据李书艳介绍,韩锐祈在今年5月份出资4000元钱,让她代其给洮北区德顺、平台、林海等乡镇多个敬老院购买100套海军衫、T恤、大短裤等夏季服装,余下钱款,李书艳又买了些拖鞋、腰带等给老人们送去。6月初,韩锐祈从北京汇来2000元钱,给德顺、东风、青山、平台等乡镇敬老院的老人们买水果、蔬菜吃。
其实,多年来,身在北京的韩锐祈参与我市公益救助活动不计其数。
早在2013年元旦,回来探亲的韩锐祈在参加由洮北区瀚海爱心公益协会组织的节前贫困户走访活动中,他就给记者留下了印象。当时,他操着略带京腔的口音,白净的脸庞上架着副金丝眼镜,但每次从车上往下卸爱心物资时,他都抢在最前面。在东风乡一贫困群众家中,他放下了爱心米、面后,得知家中有人患病,临走时又从包里拿出几百块钱,塞到贫困群众的手中,摆手示意不要声张,就匆匆走了。后经打听,记者了解到,这是位从洮北区走出去的70后爱心人士,但他为人低调,很多帮助贫困群众的善款,都是通过他人转送给受助群众的。
前段时间,记者从我市多个社会公益团队获悉,这个韩先生一直没有间断对家乡贫困群体的帮助。他的这份绵绵大爱令人感动,他的低调令人敬重。
近日,记者通过电话对其进行了采访。也许同为公益志愿者的关系,我们的沟通极为顺畅。言谈幽默的他,说自己身为白城人,在外打拼吃过很多苦,知道人在困境中需要什么。如今在外小有所成,力所能及回报家乡之事,根本不值一提。但,当记者表达渴望通过他的行为,呼吁更多有能力的游子帮助家乡脱贫的想法时,他同意了。
据韩锐祈介绍,他出生于洮北区一户普通人家,自小就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小时,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抄报纸。尤其是过春节,那时邻居不少人家都用报纸糊墙,他去人家专门看室内墙上的报纸,从报纸上获得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对一切充满探究的他,于1995年前往武汉、厦门等地学习、工作了10年。这期间的经历,令韩锐祈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知与感悟。而不断学习、成长,已成为他的人生追求。2006年,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有了到北京的一所高校主修环境艺术专业的机会,学业完成后,他就开始主打室内空间设计。业精于勤更优于钻,韩锐祈以其独特的视角,总能拿出与众不同的设计,因此他的事业基础也迅速完成。经常在国内外行走的他常想,什么时候家乡也能发展得更快些呢?
韩锐祈的太太是一位善良的北京知识分子。这对夫妻内心都装着一团火,他们希望这火能温暖更多的人。2010年,韩锐祈回家乡探亲,很巧合,他第一次有机会购买了20套南极人保暖内衣给当地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也是从那次起,他下决心,要从当下做起,从自己做起,帮助家乡的父老解决些困难。
由于生活工作在北京,韩锐祈多数时间是依附白城本地公益团体传递爱心的。
据我市爱心志愿者李雪松介绍,韩锐祈不仅自己捐,还常年带动身边的爱心友人持续捐款,主要是助老、扶贫。令李雪松记忆犹新的是,2015年,韩锐祈帮助我市贫困群众、患肌无力的孤老高某,筹集治疗费约6000元,令其得到及时救治减轻了痛苦。前几天,韩锐祈获悉有一个帮扶对象患带状疱疹后,请李雪松代其探望了解情况。目前,韩锐祈正联系为其自购特效药之事……
瀚海爱心公益协会的负责人张成波表示,韩锐祈是个心怀大爱、做好事不张扬的人,多年来,他为家乡贫困群众做的事令人感动,他高尚的品德令人敬佩。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2010年,韩锐祈自己加带动身边亲友投入到家乡社会公益团队救助贫困群体的爱心款已超10万元。
韩锐祈说,今年最开心的事,是将年迈的父母接到北京调养身体,能在父母膝下尽孝是最幸福的事情,同时父母也非常赞同韩锐祈的助人行为。他说自己所做无需他人理解,只愿更多人从困苦中解脱。
都说大爱无声,而无声的大爱天地可聆听、人心可感应。愿更多如韩锐祈一样的白城人,加入到扶贫攻坚、建设家乡的大潮中,无愧于生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