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谱写民族情 共创和谐曲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7年7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谱写民族情 共创和谐曲
——我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伟
通榆县蒙古族学校学生在下蒙古象棋。
参观考察通榆县蒙古族学校“双语”读书角。
参观考察通榆县蒙古族学校民族文化基地建设。
蒙古族学校学生进行押加训练。
通榆县蒙古族学校课间操安代舞。
通榆县张树森报吧。
吉林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马项目比赛在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举办。
运动员在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赛马场上。
蒙古族民间艺人梁海清举办乌力格尔家庭演唱会。
蒙古族学校开展马头琴教学。
蒙古族学校开展哈日靶教学。
镇赉县莫莫格蒙古族乡学校开展“双语”教学活动。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歌词道出了民族团结进步在我们的生活中犹如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才能铸造祖国的繁荣昌盛。

我市是一个多民族散居地区,有35个少数民族8.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2%。城市中有28个少数民族2.9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5%。全市有16所蒙古族中小学,普遍开设“双语”教学,可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要求。民族乡有文化站8个、文化大院39个、农家书屋66个、文化网点58个,基本能够满足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民族乡有卫生院8所、卫生所79个、患者床位170张、医务人员156人,能够开展常见病手术等医疗工作。全市少数民族干部569人,占干部总数的8.4%。其中:地(厅)级2人、县(处)级49人、乡(科)级166人,同占8.3%、11.2%和6.7%,均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开展。

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民族工作有力推进

2015年,市委、市政府对“民族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成员单位由过去的27个增加到37个,市发改委、财政局等成员单位与民族乡建立目标责任制,开展对8个民族乡79个村“一对一”帮扶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市人大、市政协每年都要对民族工作进行调查、视察和督察,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促进了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市政府建立健全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民族工作网络,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与绩效考核挂钩,促进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全面开展。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民族工作会议、民族干部培训班和民族乡经验交流会,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今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将召开全市第五次民族工作会议,制定出台《白城市委白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市政府不断加强民族工作部门机构建设,增强基层民族工作力量,2014年为县(市、区)民族工作部门增设编制15个,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目前,全市97个乡镇(街道)均有一名班子成员分管民族工作,其中,有75名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民族工作。

广泛宣传教育,营造民族团结和谐氛围

市委、市政府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教育活动,宣传报道民族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谐等典型35人次,牢固树立了“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思想。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和教育部门把民族知识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在举办各类各级培训、教学中,均设置有关民族内容的课程,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全覆盖。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民族工作网络单位,在农村、城镇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双十双百”和“百村万户”等活动,使少数民族政策惠及百姓。宣传部门广泛宣传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通榆县蒙古族学校校长暴文明等9个模范集体和12名模范个人的先进事迹,推动形成人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社会氛围。

典型示范带动,引导创建工作全面开展

市委、市政府以大安市长虹街道、通榆县退休干部张树森等全省典型为示范,通过开展落实民族政策、发展民族经济等10项重点工作,总结推广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洮河村、洮南市车力蒙古族乡立业村党支部书记路志江等8个单位和7名个人的经验做法,带动了全市民族工作进机关、进乡镇、进学校等“六进”活动的开展。通榆县蒙古族学校通过实行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五个一”制度,推进了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该校3次受到国务院表彰,2015年9月,校长暴文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洮南市永康街道永电社区针对外来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多的情况,采取“一卡、两簿、三联手、四经常”措施和“五时”服务,取得较好的社区民族工作效果。2015年6月,该社区党支部书记苏靖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

市委、市政府通过“优先考虑”“一事一议”等政策,采取“结帮对子”“重点扶持”等措施,推动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较快发展。3年来,合计投资2.4亿元,加强民族乡交通、农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民族乡村通话、通网、通水、通路“四通”工程。洮南市投入900多万元,扶持车力蒙古族乡发展玉米制种业,2016年,玉米种植面积2900公顷,农民收入达到了66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经成为引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镇赉县科学使用省民委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并多方筹集补贴资金1300多万元,在两个民族乡建设现代化烤烟基地。2016年,有150户农民种植烤烟210公顷,实现人均收入7500元,带动8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2016年,在各级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88家,成员超过2400户,争取各类资金1.16亿元,8个民族乡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

市政府争取项目资金1100多万元,组织洮北区、通榆县实施“城四家子古城遗址”“乌力格尔”等发掘、抢救工程,传承和保护民族历史文化。为整合教育发展资源,壮大民族教育事业,2016年,通榆县自筹资金3000多万元,争取省财政资金3500万元,对县蒙古族学校进行整体迁移,目前,新学校正在建设中。镇赉县投入200多万元,建立广播电视转播台,并配备专职人员、购置配套设备,使12个民族村群众都能收听收看到各地广播、电视节目,达到广播电视“村村通”。

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民族人才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市委共举办各类干部培训19期,其中,49名处级少数民族干部全部参加培训。同时,采取挂职学习、相互交流等方式,切实加强民族干部的实践锻炼,每年至少选派2至4名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到上级机关挂职学习,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近3年,全市配备处级少数民族干部7名,占同级干部总数的6.9%。在县(市、区)四个班子中,2014年至2016年,分别配备少数民族干部11名、12名和10名,同占班子成员总数的9.6%、10.0%和8.1%,使少数民族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和壮大。人社部门根据民族工作的实际需求,专门设置少数民族岗位,在招录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少数民族干部占11.8%。3年来,市人社局共引进各类少数民族人才26名,开展少数民族人才培训884人(次),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共举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4次,培训乡(科)级少数民族干部218人,其中,有67人被提拔使用,占30.7%。明年将举办全市第五次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市民委通过走访慰问等形式,与11名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广泛联系,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听取他们的合理意见,促进了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协调民族关系,维护民族领域和谐稳定

市委、市政府认真分析少数民族特点,找准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问题,妥善协调民族关系,维护民族领域和谐稳定。市及各县(市、区)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划拨50多万元资金,发放给少数民族群众,缓解了少数民族群众因牛羊肉价格上涨而带来的经济压力,得到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普遍拥护。洮北区、大安市投资130万元,进行回族墓地围护、殡葬专用车辆购置等建设,解决了少数民族群众特殊困难。洮南市组织城管、工商等部门为四川、新疆等地少数民族流动经商人员统一登记造册,并专门划分摊位,免收管理费用等,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大安市长虹街道长虹社区积极为有困难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就业、就学和就医等服务,解决就业420人、助学30人、低保30户,从而形成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良好风气。推进了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实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同发展,风情循化展新姿。如今的瀚海大地,正处处盛开着民族团结之花,各民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团结互助,共同谱写鹤乡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华丽新篇章。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