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2017年第三季度“白城好人”名单及简要事迹
2017年第三季度“白城好人”候选人公示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7年7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7年第三季度“白城好人”名单及简要事迹

 

助人为乐类(7人)

曾庆全,男,1974年出生,白城市曾福居火锅店总经理。2011年加入洮北区瀚海爱心公益协会。他不仅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还带动公司人员共同参与爱心活动。他有思想,能创新,不怕累,能力强。6年多的公益之旅让他壮大了自己的格局,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召身边的亲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他常说:“只有自己做到让大家接受认同,才能让更多的人认同公益事业,支持公益事业,进而参与公益事业。”

赵玉华,女,1961年出生,洮北区瑞光南街25号楼居民。多年来,她热心公益,坚持对多家敬老院的老人进行义务帮扶,为卧床的老人擦屎、洗涮,从不在意脏和累;长期为贫困家庭征集、整理捐赠衣物;积极参加公益白城“日行一善·好人365”捐款;今年她在“寒冬里为环卫工人供应免费早餐活动”中,坚持每天早上四点多钟就到早餐点开始为环卫工人做早餐,一干就是个三个多月。几年来,她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达3000小时以上。

薄秀芳,女,1969年出生,白城日报社记者。身为一名党报记者,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是她工作和从事公益活动的初心。她的业余时间,也几乎全投到公益中,在帮困、助学等公益活动中,捐钱捐物从不落后,为孤寡者洗涮从不嫌脏。在严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她对凡人善举积极进行宣传,感染、感召着身边的人,被各志愿团体称为“爱心记者”。她用一颗火热的心在温暖他人的同时,更温暖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洮北区瀚海爱心公益协会,成立于2011年11月。目前,志愿者千余人,帮扶范围扩展到扶贫、助残、扶老、济弱,共帮扶4000余人,资助现金50余万元,粮、油、衣物等物资价值80余万元。他们一直活跃在特殊人群及弱势群体帮扶工作的最前沿,形成了瀚海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协会曾荣获“第三届吉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孙金石,男,1989年出生,洮南市金石门业负责人。2016年,他通过“公益洮南”这个平台结识了许多爱心人士,了解了“公益”的意义和重要性。于是,在业余时间,他同爱心人士一道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10余场,集资、集物、助贫助困、给贫困学子发放助学金。作为志愿者,每一次做公益的现场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布置会场、维护现场秩序、完成突发任务等等。活动中人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震撼着他的内心,更加坚定了他从事公益活动的信心。

庄严,女,1973年出生,洮南市科学技术协会会计。她积极参与“日行一善”活动,在“益路同行”群里捐赠善款。随着不断深入的接触公益活动,她主动发扬积极向善的正能量,做一名志愿者,立志于洮南慈善事业,参与各项慈善公益活动。为提高科普志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她多次组织并参加急救、环保培训,做宣传讲解员。她用自己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唤醒每一个人心中的那份善意。

丁琳,女,1981年出生,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她扎根农村,一直热忱投身于志愿活动,曾多次参加社会各界爱心团队的活动,并在所在的农村学校帮助和关爱贫困儿童,特别对家庭无能力监管的孩子,在他们学习、思想品德方面起到了监护作用。她从关心贫困儿童的生活入手,做贫困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给予孩子们妈妈般的关爱和温暖。

孝老爱亲类(8人)

张玉兰,女,1948年出生,镇赉县东屏镇致祥村村民。四十多年来,与她生活在一起的除了丈夫外,还有大伯子、小叔子、残疾不能走路的叔伯大姑姐三个人。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她与丈夫共同承担起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不仅照顾一家人生活起居,还相继为大伯子、小叔子找到了媳妇,成了家,过上了自己的生活。后来不幸接踵而来,丈夫因病去世、自己也因疾病动了手术,但她没有向困难低头,主动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尽着丈夫没有尽完的义务,接起了供养三个孩子和一个残疾大姑姐的接力棒。多年来,她对家庭负责任、对孩子尽义务、对亲属尽孝心,用她一生的大爱,谱写着平凡而伟大的人生。

李淑芳,女,1957年出生,洮南市洮府乡增胜村妇女主任、计生员。多年来,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公婆,老人小脑萎缩,行动不便,她天天笑脸相迎,悉心照顾他们的晚年,做到让老人天天开心。她有个天生脑瘫带聋哑的外甥,孩子5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娘俩就住在她家,两年后妹妹改嫁带走孩子,孩子14岁时母亲车祸去世。她不想麻烦孩子的继父,将孩子接到家里,安慰照顾孩子,比自己的亲生孩子投入的精力都多,用爱心感化他。除此以外,她还义务照顾80多岁的邻居韩老太、帮助单亲妈妈赵女士、为留守儿童提供学费……多年来,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弱势群体,用爱心温暖他们,融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了人间的大爱。

张跃军,男,1976年出生,洮南市东升乡古树村村民。在他还没满月时,亲生母亲就离开了他,至今不知去处。由于母子俩当时借住在张秀英家,从此他就被张妈妈抚养长大。多年来,为了帮助家里改善条件,他在外打工十年吃了不少苦,挨了不少累,但总是省吃俭用攒下钱给家里二老邮去。2007年,继父瘫痪,为了伺侯继父,他和妻子决定不再出去打工,一起回家照顾二老。八年里,他一日三餐都把饭菜送到老人面前,喂完父亲他自己再去吃饭。每天洗洗涮涮,端屎端尿,不嫌脏不嫌累,直到继父去世。现如今,张秀英每天炕是热乎的,衣服干干净净,饭菜是现成的,无忧无虑。她逢人就讲:“谁说小军不是我亲儿子,他就是我亲儿子!”

韩丽晶,女,1968年出生,白城市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岭下镇中学教师。她的婆婆在68岁时得了尿毒症,后来转发综合症,多年来,她和婆婆一起生活,陪伴婆婆度过了生命中最后最痛苦的几年时光。在这期间,她竭尽所能,即使婆婆对她又打又骂,生活压力大,但她始终秉承着孝顺老人的信念,坚持不懈、细心照料,最终得到家人及周围人的认可称赞。

杨淑芬,女,1957年出生,镇赉县坦途镇红岗村毛家围子屯村民。2015年,丈夫完全瘫痪了,从此她把家里体力活全部包了下来,支撑起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忙完农活,还要哄丈夫开心、洗衣换被、喂药喂饭。照料丈夫是一件繁琐的事,由于常年卧床,为避免肌肉萎缩,她一天三次为丈夫按摩双腿,每次要半个多小时;到了夏天,褥疮是卧床病人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但因为她的精心照料,常洗常换,丈夫一点罪也没遭过。除此以外,她还要照顾先天残疾的大伯哥,贫瘠的土地让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她用柔弱的肩膀担负起一个家。这个农村妇女的坚强和不离不弃,感动了乡邻。

刘亚红,女,1975年出生,洮南市聚宝乡丁家村四社村民。2015年11月20日,她的丈夫突遭重大车祸,经省医院全力救治后因伤情严重,还是落下了四肢瘫痪的重症。这一结果对刘亚红一家无疑是晴天霹雳,原本殷实的小家在给丈夫看病后存款所剩无几,女儿的书费都难以为继了。带着瘫痪的丈夫回家,面对着家徒四壁的窘境,她没有沮丧,还发誓要把孩子、丈夫照顾好,不能让他们受委屈。从此,她起得更早、睡得更晚,每天从早忙到晚,照顾丈夫、种地、操持家务,尽管每天又忙又累,她却丝毫不懈怠,把家里里外外都操持得像模像样。

张春英,女,1972年出生,洮南市永康街道办事处永财社区居民。在她未嫁给丈夫之前,就知道丈夫的父母都去世了,家里还有一位先天智力残疾的大哥。他们二人结婚时连个房子都没有,只能租房子住,直到今天家里仍然是西屋住着夫妻俩,东屋住着大伯哥。26年来,她几乎没买过好衣服,勤俭节约,从日常开支里节省一点一滴给大哥买补品。她的善良贤惠让丈夫和大哥过得舒心,是她在艰难困苦中撑起了一个原本支离破碎的家庭。

王金华,女,1965年出生,洮南市黑水镇新生村前荣关屯村民。丈夫病故后,她依然不离不弃,像亲闺女一样照顾年迈的公婆十余年,让二老安度晚年。除了每天独自在田间劳作,还需负责公婆和儿子的一日三餐。饭后,大家休息的时候,她又得抓紧时间清洗换洗的衣物……多年来,她没有买一件新衣服,所有衣服都是别人赠予她的,她把大部分的收入都用来贴补家用和给公公、婆婆买药品和营养品,她的所作所为令人钦佩,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

敬业奉献类(15人)

刘金峰,男,1950年出生,洮北区长庆街道办事处丰华园社区居民。他总是一身粗布衣衫,手中拿着大大的扫帚,推着保洁车,为小区做“美容”。在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脏活、苦活、累活他都是主动冲在最前面,从来不发牢骚;在其他人想偷懒、发牢骚的时候,他不声不响,主动带头去做工作,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树立了一个榜样,潜移默化带动了大家保护小区环境的积极性。

王子健,男,1982年出生,洮北区政务公开协调办公室人社局窗口审批员。他认真钻研业务,多本文件汇编共有几千页,几百万字,他做到融会贯通。在工作中,他从没有发生过一件因执行政策失误或偏差引起的群众上访。尽管从事着工资福利审批工作,手中握着一定的权利,但他始终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人事纪律和党纪国法约束自己。多年来,他得到领导同事的一致认可。

陈立静,女,1979年出生,镇赉县新兴小学教师。从通榆师范学校毕业那天起,她就立志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从教18年来,她用无私的温暖包围着她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如春雨滋润心田的爱;她用严谨治学的态度感染同事,带动身边的每一位同事积极进取;用内心的正直善良影响家长,使她的学生都沐浴在幸福的家庭中。她扎实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深深感动和激励着她身边的同事和学生。

盛飞飞,男,1986年出生,通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综合科科长。为了高质量完成好本职工作,他经常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常常加班至深夜,遇有紧急任务,即便不吃饭、带病也要坚持完成任务。平时他基本没有休息日,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即使洗澡时也要带上防水套随身携带,随时准备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既要保证文稿质量,又要确保及时高效。两年来,由他负责组织起草的各类文稿约220余篇,合计近100多万字;审核把关各类公文材料100余篇,合计40多万字;绘制统计各类图表近200余幅,整理各类数据图表信息2万余条。他先后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全县劳动模范、连续5年获评优秀共产党员。

周运杰,女,1982年出生,白城市周行四海旅行社总经理。她从内蒙古的一个小山村来到白城市创业、生活,凭借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开办旅行社,当选过“中国好导游”。多年来,她坚持文学创作,成为优秀的青年作家。她以其不懈的努力,在异乡站稳了脚跟,改变了家庭生活面貌,并倾力把爱回报给社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离乡时的决心和誓言。她召集在外地的同乡,大家齐心协力,为老家小学建设图书室,让家乡的孩子能有更多的书读,让更多的孩子知道读书的意义和重要性。2016年,周运杰作为青年创业者被推荐成为洮北区第五届政协委员。

李大彬,男,1986年出生,大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科技中队中队长。他在单位是出了名的“工作狂”,这么多年他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在单位他一直是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人。多年来,春节期间他始终坚守岗位24小时带班执勤,实时监控交通状况,及时预警、派警处置交通突发情况,始终都没有与家人吃上一顿团圆的“年夜饭”,换来了一个个节日期间平安、畅通的出行环境。他身患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家里的经济负担很沉重,亲属、朋友们都劝他换个清闲一点的岗位工作,可这些没能影响他对待工作一丝一毫的热情。

孙刚,男,1967年出生,洮南市永茂乡三段村党支部书记。早年,由于家境不好,他过早辍学,但他不甘落后,努力拼搏,成年之后终于获得成功。成功后,他不忘养育他的家乡,为家乡发展四处奔走,争取致富项目,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2014年,他开始担任三段村党支部书记。他拿出了村上给他开的全年工资,总计1.4万元,给100多名60岁以上的困难党员和困难户每家发放一袋面和一桶油。2016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展开,他又自掏腰包拿出1.1万元工资给100户贫困家庭每家买了鸭雏,还慰问走访困难户,结对资助了2名贫困学生直到他们完成学业。

毕玉芬,女,1972年出生,通榆县第一小学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来,她连续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模范班主任。为了保证学生们能按时上每一节课,她每天走很远的路给孩子们上课,多年来从来没迟到过一次,没有因为个人事情请过一天假。即使在大雪纷飞的寒冬,路滑风烈的情况下,也一如既往。她经常走到孩子中去,多与学生接触,多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的所有情况。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上,她努力强化学生的主人意识,培养他们的做事能力。

刘淑霞,女,1975年出生,大安市第一幼儿园教师。她工作20多年,由普通教师成长为市县两级优秀骨干教师。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她潜心研究,虚心请教,十分擅长使用多媒体对幼儿进行教学,经常出现在幼儿园示范课、教研课的活动中。她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了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沟通其他同班教师,共同开展班级工作,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赞誉。她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刻苦钻研,实现了她在幼教岗位上的人生价值。

何金荣,女,1956年出生,白城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授。她是艺术教育多面手,钢琴、声乐、舞蹈样样精通。她深知艺无止境,不断求索,从教力求精益求精。退休后的她和爱人有着稳定的收入,原本在岗位上奉献青春,离岗后应该安享晚年,可一想到自己还有一技之长,从2013年开始,她就开办了白城市第一家马头琴公益培训班,让更多的人免费学习到马头琴艺术,传承了草原文化。

李晓民,男,1976年出生,老关东石雕艺术馆馆长。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吉林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多年来,他专注于玉石世界,以超凡的艺术秉赋和旺盛的创造力,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玉雕珍品。他的玉雕作品深受业内外人士和收藏界人士的青睐和广泛好评,曾多次在省级和国家级玉雕大赛中获奖。为了把非物质文化玉雕技艺展示给更多的人,在省市主管单位的支持下,他创建了老关东石雕艺术馆,将自己精心雕刻的500余件作品陈列当中,并免费让大家参观,接待大家的咨询,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律桂芝,女,1970年出生,洮南市黑水镇友好村村医。她为患者查体细致熟练,更主要的是在每次听诊前她都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就是她的手总是先放在听诊器的听件上,把它焐热后再开始听诊,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这一习惯性动作使患者感到一股温暖。每遇到家境困难的患者,她都要适当减免一些医药费。每有传染病、流行病的时候,她都深入到各家各户走访和排查高危人群,并讲解预防知识。现在,她又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引进和掌握了直肠给药和雾化吸入的技术,为更多的患者解除了痛苦。

王学范,男,1964年出生,通榆县乌兰花镇乌兰花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自就任第一书记以来,他反复奔走在各相关部门单位之间进行调研,推进了各项脱贫措施的有效落实。2016年,就街路巷道、电网改造、危房改造等各种建设项目,村里立项并建设达16项,总投资3000余万元。针对农村的一些陋风陋习,他对思想道德建设等内容进行了提炼,编写了具有历史脉韵和时代特征的《村规民约》。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组织上把我安排到这里,我就要自觉点亮自己,照亮这里,给这里带来光明、生机和希望”的诺言。

张颖超,女,1982年出生,通榆县第一小学教师。自2004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她先后担任班主任和英语、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还兼任校广播员等工作。她以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师德,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处处发挥优秀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很快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在平时教学中,她进修了研究生学历,自学了PPT制作、flash动画制作、网站制作,并将这些技能很好融入多媒体教学中,走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她多次被评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先后获得通榆县基础教育科研骨干、白城市骨干教师、吉林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等称号。

马义,男,1972年出生,洮南惠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行长。在农行工作期间,他任乾安农行高级客户经理,驻派酒精厂信贷员,并于2007年成功收回贷款1.3亿元;2006年担任乾安支行副行长,主管分先清收,收回不良贷款1500万元,被省行评为“清收标兵”。工作多年来,他先后获得了“五佳行员”“先进工作者”“信贷标兵”“模范共产党员”;连续三年被省行授予“青年兴行红旗手”,并被省农行评为十大杰出青年。

创新创业类(7人)

王向超,男,1969年出生,白城福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多年来,他共主持研发项目18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吉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个,省级其他项目5个;开发新产品18个,其中6个填补国内空白。他拥有授权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已受理发明专利6项。2011年他当选全国电工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2)委员,成为本行业的国家级专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电线电缆专用设备技术要求》等12项。先后获得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人才资金获得者、吉林省创新能手等荣誉。

王琪,女,1990年出生,镇赉县坦途镇农村淘宝合伙人。在英国学业有成后,她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当得知农村淘宝在镇赉招募合伙人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资格审查后,通过两轮面试和上机考试筛选,然后进行培训和试运营实操演练,最后经过严格的考核终于成为农村淘宝合伙人。她帮助乡亲们在网上买各地物美价廉的商品,让村民们真正享受到农村淘宝的实惠和便利,她希望通过农村淘宝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帮助农民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打响本地农产品品牌。

鲁荣鹏,男,1973年出生,洮北仁济医院院长。多年来,他始终将“服务大众,仁术济民,仁德济世 ”的办院宗旨贯穿于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他对患者一视同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多次为患者解决疑难问题,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誉。仁济医院先后被评为“诚信经营承诺单位”“5A级社会组织”,并授予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证书;其本人被评为“企业带头人”。

王伟,女,1988年出生,洮北区绿康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2011年她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曾在吉林、山东、安徽等地从事有关蓝莓种植的工作。多年来,她不断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最终回乡创业实现梦想,带动家乡人共同致富。她用三年时间,成就了自己的一份事业,最终达到“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由农户栽培,种植园负责技术指导,让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蓝莓种植中来,共同努力,让蓝莓事业在白城市越做越好。

孙彪,男,1983年出生,洮南市福顺镇五家子村农民。10多年来,他先后卖过糖葫芦、雪糕,干过木匠,搞过粮食收购,做过木材收购生意。因为有一年他目睹了乡亲们因使用了假肥,辛苦种植的春苗枯死,损失惨重,他便决定在家乡成立一个农资经销超市,不仅方便父老乡亲购买,更重要的是保证父老乡亲不会再上当受骗。如今,他的生意已经逐步形成规模。他知道只有科技种田才能提高产量,让乡亲们致富,于是自己出钱购买各类种植和管理的书籍让大家免费借阅,同时在家中多次开展化肥与农药使用方法知识讲解活动,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乡亲,让大家一起受益。如今,父老乡亲们的种田技术提高了,收入也提高了。

张秀丽,女,1980年出生,通榆县美团外卖配送服务有限公司法人。2016年2月,春寒料峭的季节,“美团外卖”团队在家乡通榆闪亮登场,她想为家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的梦想也由此起航。通榆区域的“美团外卖”招聘了12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本科大学生,其中有1名毕业于清华大学。他们因为“美团外卖”的强大魅力而来,拧成一股绳,为通榆餐饮业发展而战。她带领企业由通榆走进了镇赉,走进了乾安,这其中凝结着说不尽的情节,饱含着众多商家的认可、无数消费者的好评。

孟令利,男,1984年出生,洮南市万宝镇鹏程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助理。自任职以来,他团结班子,带领职工,坚持改革,锐意创新,使企业迅速从债务缠身、入不抵出、举步维艰的困局中摆脱出来,很快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2011年,他成立了洮南市万宝镇鹏程农机专业合作社。他们为24户农民销售秸秆561亩,增收7470元,还为万宝镇贫困户捐赠价值5778元的大米和小米。他特别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在完成企业深化改革工作后,提出并落实“省、赚、要、抓”的工作思路,在企业开始复苏之际,他提出了“节约、和谐、安全、效率”的治企理念,并注重落实。他相继提出培养职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道德情操和要求职工树立“诚、勤、精、细”的工作作风。这些思想观点和理念,现已成为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实守信类(3人)

黄圆圆,女,1991年出生,通榆县团结社区第二十七网格居民。毕业后她向父母借钱开药店。经营药店并不容易,从进药、选药、销售每一个环节她都非常谨慎,不懂就虚心请教其他家药店,不明白就看书学习,上网查资料。每天顾客来来往往很多,曾有顾客给老伴买救心丸,因为着急忘记带钱,她说:“不要钱,赶快去吧,救人要紧。”也有很多顾客,买药后就把东西甚至是钱包落在店里,被她发现后就细心地把东西放在一边,等顾客回来取。开业以来,药店一直以信誉第一、顾客至上为原则,不为一己之利,而是为病人着想,老少无欺,穷富无欺,绝不为获取利益而有一丝掺假。

丁雪野,男,1978年出生,大安市安乾公路养护公司经理,中共党员,助理工程师。自2001年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道路养护工作,积极投身交通建设事业。在工作中,他重视员工福利,筹措资金保证职工月月拿到工资。有一年,他在公司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在员工社保方面有了新的提高,补齐了原来陈欠的社保及“五险一金”,提高了基数,从而解决了员工退休的后顾之忧。公司在生产期间为职工上涨1100元每月的生产季节工资,这一举措大大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赢得了员工的交口称赞。

秦利信,男,1980年出生,洮南市洮府乡南郊村一社居民。2016年11月,他在洮南市利民小区西南路口处拾取到现金2万元人民币,立即在事发地附近试图寻找失主。因为没有找到失主,他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并将现金上交到团结派出所,通过派出所找到失主夏德秋后,将现金归还失主,为老人挽回了损失。2016年夏天,他偶然间遇到一位女子服农药想要自杀,他见状立即上前阻止,不料该女子已将大量农药吞入腹中。他立即用自己的电动车拉着这位女子到医院进行抢救。在途中,女子因腹部不适导致呕吐,吐得他衣服与车上到处都是,但他并不在乎。虽然该女子经过两天的抢救之后依然离世,但正是因为他将其送至医院,该女子才能与亲人们见最后一面,该女子的家属对他表示万分感谢。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