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周春英)今年以来,大安市司法局为提升普法宣传品质,不断探索普法宣传方式方法,在普法宣传工作上积极创新,力求打造大安市法治文化品牌,不断推进“七五”普法进程。
一是突出宣传亮点。整合社会文化、文艺团体资源,集社会文化文艺精英到普法志愿队伍中来,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目前已有10个志愿者团队加入,人数达400余人。大安市司法局为各团队购买音响设备、维修场地,各团队以“文艺普法”的新形式向广大受众传播、渗透法治文化,使普法从“被动灌输”向“熏陶共鸣”转变,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各团队志愿者同时兼义务调解员,采用“随调随普”的方式宣传法律法规。该局为各个团队编印10种针对不同人群的“七五”普法宣传漫画手册和宣传资料3万册。今年以来,法治宣传志愿者团队共开展各类“文艺普法”宣传活动80余场,受众达万余人。
二是突出宣传特点。结合“新”“旧”普法形式,实现“有声、有影、有文字”的宣传方式进行全覆盖。运用普法宣传阵地、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扩大普法宣传覆盖范围。今年启动了安北北部明珠法治文化广场、新世纪广场法治宣传大舞台、嫩江湾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提升工程和安广法治大喇叭工程,完成嫩江湾和安广二医院法治宣传大屏幕建设任务。“七五”普法以来,该局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为所包保村屯配备立体音箱,在文化广场建设普法小画廊,加大对法治农家院、社区、村屯等法治文化广场建设力度,大力宣传政策和法律法规。制作法治电视专题片4部,其中《基石》荣获省司法厅二等奖。聘请作家撰写依法信访、醉驾、信用卡诈骗等法治题材的剧本,拍摄成微电影、短剧,不断推进媒体法治文化传播。今年已拍摄完成5部微电影和短剧并陆续播出。在电视台设《法治在线》《法治大安》栏目,今年已播出12期。在广播电台黄金时间增设法治栏目,为百姓提供法律援助、公证、社矫等相关法律知识,提升百姓对司法职能作用的认知。通过电台微信互动,邀请律师在节目中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大幅度提升了法治宣传效果。
三是突出宣传重点。针对重点对象进行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重点开展法治“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对基层干部群众、农民工、企业领导员工、青少年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同时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调解对象等特殊群体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集中教育、面对面谈话和调解式普法,达到化解矛盾、避免犯罪的目的。同时,采用“菜单式”普法,满足群众法律需求。“七五”普法以来,共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5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