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老城改造让小区展新颜
市纪委加强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借子女升学事宜
大操大办、设宴敛财问题监督检查
为百姓把好“入口关”须“严”字当头
立足地域驻军特色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洮南市洮府乡桥南村两个扶贫项目开工建设
老臧的四句话
市司法局等部门组织医疗专家为贫困群众义诊
白城市生态新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原党委书记、主任陈立羽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
市农委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8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臧的四句话
——记通榆县兴隆山镇长发村脱贫典型臧志刚
●徐 焱
 

通榆县兴隆山镇长发村村民臧志刚,今年59岁,却有着49岁的样貌和29岁的精气神儿。

一直以来,他是村里出了名的大孝子,是乡里乡亲眼中的“热心肠”。十年前,家中接连变故使他成了村里的贫困户。自2016年开始,他借助扶贫政策,靠着勤劳实干成为了村里的“有钱人”。

老臧咋就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从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了“有钱人”?原来,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条”,老臧说:“过日子人家就得干净立整,活着得有个精气神儿!”不久前,笔者驱车来到兴隆山镇长发村,一路上,家家户户播耕用的种子化肥袋、棚膜材料、农具农机等堆放满院。

终于到了老臧家,院中整洁空敞,除了那台擦得很干净的旧拖拉机外不见任何与耕种有关的东西,难道老臧今年没生产?那靠什么收入呢?笔者顾不上与迎出来的老臧寒暄,便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呵呵,我这人见不得乱,种地的家伙什都在西边的仓子里呢。别人都说我不够费事的,我倒觉得过日子人家就得干净立整才是,活得就是这个精气神儿!”

细看,老臧院子的地面虽没有硬化却异常平整,院子与园子间隔着整齐排列着空心砖,通过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补贴盖的房子窗明瓦亮,农用水带安静规矩地躺在园子地里喷灌着庄稼。被老臧引进屋,擦得锃亮的地板砖竟让笔者无从下脚……

老臧说:“孝到福恩到,不孝天不照。”那年老臧49岁,上有古稀父母气和体康,旁有濡沫妻子德贤助内。一家人种着那3公顷半口粮地和承包来的5公顷地,养着些家畜,经营着豆腐坊,一向勤劳的农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然而旦夕间,母亲突发脑溢血,从此卧床瘫痪。既要帮着操持农务又要照顾婆婆的妻子因劳累过度,不久患上了胆囊炎和重度肝炎,胃又做了息肉切除手术,每日药不离身,再无法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无耐雪上加霜,老父亲在母亲病倒的5年后也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8年,我瘫痪在床的爹妈没生过一次褥疮。”老臧没有半点怨天尤人,只有尽不完的孝心和使不完的力气,8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料着父母,直到二老含笑。

“8年哪,老太太一瘫就是8年,接着老爷子又瘫了3年,他媳妇身体不好,就他一个人伺候。啥人脑干出血还能活8年?我们都佩服他这份孝心。”陪同笔者采访的村民感慨。

老臧说:“人只要勤快认干,没有富不起来的。”自从父母瘫倒,妻子多病,时年54岁的老臧成了家里唯一的那根“柱子”。老臧不仅要照顾父亲、母亲、妻子,还要想尽办法维持生计。可毕竟分身乏术,豆腐没空做了,牲畜没人养了,承包来的地无暇种了,只能指着那养不起一家人的3公顷半口粮地。

8年来的入不敷出,不仅耗尽了家里的积蓄,还让老臧背了三四万元的债。乡里乡亲都钦佩老臧的孝心和韧劲儿,但更为他的命运叹息。

尽管二老离去,能腾出身子干活挣钱了,可长时间与社会脱节还背着债的老臧该干点啥?能干点啥?老臧终归被村里纳入了贫困户帮扶序列。

2016年初,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兴隆山镇党委、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为贫困户谋划提供了很多产业扶贫项目。老臧与妻子商量研究后,决定选择绿豆和谷子种植项目。在与企业签订协议后,镇里为老臧一家送来了1公顷谷子籽和1公顷绿豆籽外加足量的化肥,经过一夏天的精心耕作,秋收后的谷子卖了12500元,绿豆卖了10400元,这两项纯收入达到了2万元。老臧还向亲戚朋友借了5000元,在承包来的土地上种了3公顷葵花和2公顷玉米,园子里也栽上了辣椒和高粱,尽管赶上了旱年,这几项的纯收入加起来仍然突破了3万元。秋收入冬,闲不住的老臧又琢磨起荒废多年的豆腐坊。很快,豆腐坊“满血复活”——一天做25斤豆腐,挨家挨户送卖,一上午卖光,纯收入近百元。老臧还养了5头肥猪,年底卖了4头赚了8000多元,喂的百来只小鸡自己家留着下蛋吃肉……

“我每天凌晨2点就起床,磨豆子、喂猪喂鸡、送豆腐、上地里干活,一天忙下来都得晚上七八点。党和政府对咱老百姓这么好,不使劲干都对不起国家的好政策!”

老臧这一年没白忙活,让他们一家的收入远远超越了贫困线。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为来年的发展备足了资金,剩下的余钱还给家里填了台二手轿车。

2016年底,老臧以“绝对优势”光荣脱贫。

老臧说:“人只顾着自己走不远,懂得付出路才能越走越宽。”老臧前些年虽然困苦,但从没停止钻研和思考。“咱这地方十年九旱,种地的大多看天吃饭。这些年我一直在看在想,咱通榆的地到底该怎么种?我现在想通了,扣大棚!既不怕旱又不怕寒,种些经济作物收益还高!”

老臧虽然还没在自家地里扣上大棚,但已经列入了他的发展规划。“不是跟你吹,在我们屯,就种地来说我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明年我要在我家园子里扣个大棚做实验,只要弄好了,我就带着乡亲们一起干,也成立个合作社。等规模上去了,不信我们村富不起来!”笔者从老臧说话时的眉宇情愫间感受到,这是老臧目前最大的心愿,也是他的人生追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