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通榆检察专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图片新闻
用“7·26”重要讲话精神引领航向
检察长带头办案做示范公益诉讼让草原生机重现
检徽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闪光
信息化监督正当时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17年9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息化监督正当时
——通榆县人民检察院刑罚执行监督信息化工作纪实
●泉海 水田
 

轻点鼠标,通过专线网络传输,监所、社区,高墙内外,检察监督工作尽收眼底。打开手机,社区矫正人员活动轨迹、思想状况一目了然。信息化监督的全覆盖,助推了刑罚执行监督工作的新跃升。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被动监督方式,节省了司法资源,使检察监督工作变得更加快捷、方便,监督质量和工作效率有了质的跃升。这是3年来通榆人民检察院刑罚执行工作创新跃升的真实写照。

2015年6月,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马馼来白城调研时,对通榆人民检察院刑罚执行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刑罚执行监督比监管的工作难度大,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做大量的工作,你们的关口前移和全方位跟踪监督的做法很好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更好地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律尊严”。3年来,通榆人民检察院驻所检察室连续4届获得“国家一级规范化驻所检察室”荣誉称号,并荣获“全省十佳驻所检察室”“全省社区矫正先进集体”和吉林省人民检察院“集体二等功”等称号。

信息化监督全覆盖

3年来,通榆县人民检察驻所检察室通过提示预警,实现对超期羁押问题的事前防范;通过监控联网等技术措施,深入劳动、教育、生活现场巡查等方式,实现对监管活动的实时动态监督。在与看守所协调保持建议监督、人性监督、法制监督、激励监督的同时,还在深挖犯罪线索过程中,准确把握时机,用心为在押人员“把脉”,取得重要收获。2015年4月,经在押人员举报,得到犯罪嫌疑人邵某、冯某涉嫌贪污的犯罪线索。经立案侦查,发现二人存在利用职务便利实施贪污犯罪行为。同年8月,驻所干警在巡查时发现,看守所存在同案犯关押在同一监室和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随即发出2份检察建议,督促看守所及时整改,对同案犯立即分开关押,外来食品一律不准进入看守所,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该做法得到了白城市人民检察院的充分肯定,并迅速在全市展开专项检查。严格的检察监督,实现了监所事故零记录、在押人员重新犯罪零记录、监所干警违法违纪零记录的“三个零”目标。

2016年,通榆院加快速推动刑罚执行检察监督工作信息化进程。投入资金200万元,新建完成了大数据远程监控指挥中心。将监督方式从被动事后监督向主动同步监督转变,开通了检察专线,通过数据信息、视频监控系统,使检察监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间接为直接,确保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发现和防止监管违法、安全事故的发生。3年来,开展常态化巡查活动600余次,安全大检查21次,发现安全隐患7处,发出检察建议3份,全部得到采纳整改。受理职务犯罪案件线索18条,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11件11人,得到了省、市人民检察院的高度认可和县人大的高度评价。

常态化机制维民权

通榆县人民检察院时刻紧扣工作主旋律,主动与公安、法院、司法局建立工作配合协作机制、预防和清理应急保障机制、收押机制和协调解决机制。在专项活动中,严格规范羁押必要性审查,在案件立案后将办案期限、办案程序、办案质量等全面纳入日常流程监控范围,从以“办事”为主向以“办案”为主转变,实现了对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全程有效管理和监督。2017年,检察干警在例行巡视中获悉,赌博犯罪人员白某、孙某在押,其二人是案件中的从犯,而主犯已取保候审,经多方取证后,向办案单位发出了变更强制措施的检察建议,得到办案部门认可,并迅速做出取保候审手续。二人为表达感激之情,制作一面写有“违法犯罪入牢笼,羁押审查显公平”的锦旗送到驻所检察室。3年来,该院共办理财产性刑罚案件32件32人,发出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书43份,纠正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不当5件。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26件。

智能化监督零距离

通榆县人民检察院在外部实现了与县人民法院、公安局、司法局工作联动,以信息共享为重点,以视频监控、手机定位、微信群等多种方式,搭建网上监督、定位跟踪、微信互联综合监督平台,将监督对象从大墙内监督向大墙外监督并重转变。在内部创建了由职检部、检务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一体化监督机制。两种机制相互交织作用,提高了监督效果。

驻社区矫正中心检察室提前介入,将监督关口前移,对可能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案件,采取刑事阅卷和调查评估报告双重监督的方式,为下一步进入社区矫正把住入口,扎紧篱笆。共享平台涵盖了社区矫正人员年龄、家庭状况、犯罪性质、入矫时间、心理类型,“两个八小时”学习、劳动等所有信息。多管齐下的信息化监督模式,实现了网上巡视、视频监控、手机定位、微信联络等全天候监督无死角,解决了传统的巡查监督费时费力、监督滞后、效率不高等问题,从源头上避免了矫正人员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目前,全县205名社区矫正人员已全部实现手机定位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发现无故关停机23人次,人机分离12人次,越界6人次,轨迹异常17人次。根据检察建议,做出警告处罚12人次。此举引起了省人民检察院杨克勤检察长的高度重视,要求省人民检察院“注意总结通榆县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监督的做法”。

人性化帮教化彩虹

通榆县人民检察院为让社区矫正人员尽快回归社会,主动作为,设立了白城市首家“彩虹基地”、检察院“安置帮教服务站”。此后,又热情援手县司法局,建立了东郊家禽养殖场等4个县级安置就业基地,依托“基地”设立了4处检察“安置帮教基地”。为安置企业和基地协调打深水井一眼,扩大就业规模6人。协调落实“阳光驿站”宾馆项目一个,扩大就业规模20余人。帮助51名社区矫正人员办理了临时扶困、救助保障,筹措款物2万余元,通过捐赠等方式为40人解决了生活困难,为60人进行了心理辅导。

展望未来,刑罚执行监督工作任重道远。通榆县人民检察院必将牢固树立“三个转变”执法理念,深入抓好“四化”建设,促进刑事执行检察工作转型升级,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满鹤乡大地!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