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镇赉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不忘初心 为教执着
中国一汽森雅慈善镇赉行
暨第六届“共青团·我的大学”
公益助学活动助学贫困学子
镇赉县教育事业喜结硕果
草编织出绚丽人生
●简明镇赉●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7年9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忘初心 为教执着
——记坚守乡村一线33年的人民教师于德波
 

●镇教宣

于德波从教33年,始终在乡村一线,无怨无悔。简陋的小学校,希望的小乡村,30载,从这里走出去了2000多名优秀学子,而于德波始终在这里,把青春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把爱心奉献给了这里的孩子们。

1985年9月10日,全国第一个教师节,于德波走上了三尺讲台,此后便扎根偏远乡村镇赉县黑鱼泡镇大河村小学校33个寒暑……他是全县教育教学管理带头人,自参加工作以来,责任心强、刻苦钻研的于德波积极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把大量的课余时间用在了工作上,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得到了广大家长和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以德立身 爱校如家

于德波高中毕业后考取了黑鱼泡的民办教师,1994年到通榆师范读书,1996年转为正式教师后,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33年中,他有过升迁和外迁的机会,但都被他放弃了,他要守护着这片热土和这里的学生们。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现在的分校负责人,在教育教学中他获得了各种成绩和荣誉,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也得到了群众、教师以及上级领导的肯定。

他始终把“爱与奉献”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作为分校负责人,在工作中率先垂范,每次开学前,加大安全排查力度,确保学生如期开学。看到师生们在冬寒夏热的教室内学习工作,他就积极联系上级部门,多方筹集资金,采取向上要一点、社会捐一点、学校挤一点的办法,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他的积极努力下,立项改建的校舍已经竣工,师生们终于可以在条件较好的环境中工作学习了。

以德立学 尽职尽责

1985年9月,刚刚上班的于德波接任毕业班班主任工作,当时,班里学生年龄差距较大,大多数学生学习时间被农活占用,且家里生活贫困、学习成绩不好,在第一次测试中,班里有一半以上学生成绩不及格。为抓好这个班,他开始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一个月的走访和谈话,摸清了班级的基本情况。有的学生父母离异、有的是孤儿、有的已经辍学在家几个月,他因此制定了具体的教学方案,和孩子们交流,并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活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组成了篮球、排球等兴趣小组,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热爱学校生活,从而引起对课堂对学习的兴趣。校园里,经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放学后辅导学生学习成了他的家常便饭。通过半年的努力,毕业班学生的成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期末考试中,他所带的班级成绩排到了全乡的第一名。这一成绩出乎学校老师的意料,也正是这一突出成绩,让于德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当时许多家长纷纷要求把自己的子女送进于德波的班级。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以德施教 爱生如子

有了毕业班成功的教学经验,学校一直安排他担任班主任,即使当了校长,他还在担任着班主任的工作。教学中,他是学生的引导者,生活中他是学生的益友。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始终爱生如子,时刻关心学生的生活细节,用爱滋润每一名学生的心田。妻子的支持是他奉献的动力。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中,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孤儿,对于这样的学生,他们生活的大部分是靠于德波作主,大到生病住院,小到日常生活用品,他和妻子都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一名叫郑大伟的学生,冬天手冻伤了拿不了笔,于德波知道情况后,给他买了棉手套,于德波的妻子还帮助他治疗冻伤,他们用爱心温暖着孩子们。李永正、郑洋、郑岩是3个失去母亲、没有母爱的孩子,他们经常会去于德波家,于德波的妻子或为他们缝缝补补或做些家常便饭,让他们有了温暖的家,3个孩子的父亲每每提起这事,都会热泪盈眶,感恩于德波夫妇的帮助。在他担任班主任期间,先后为班里学生垫付各类费用超过18000元。他把爱撒向了每个学生,在他的管理下,学生没有一个因为贫困而辍学,学校的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30多年来,于德波坚持做到以德服人,以廉正人,积极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温暖了学生。正是他不懈的努力,才创建了一个让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的乡村学校。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