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打竹板走上台,说说书记崔喜来!农户家中住,走屯又串户!岗上看菇娘,后屯看果树!帮我们挖坑施肥又栽树,亲手打杈教技术!”提起白城市科技局和该局派驻的村第一书记崔喜来,63岁的老党员姚凤华赞不绝口。白城市科技局负责大安市红岗子乡一心村脱贫攻坚包保工作以来,凝心聚力,对症下药,真帮实扶,多措并行,效果显著。
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靶向施策破解难题
一心村水稻种植户多,但水利设施一直是村里的短板。白城市科技局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组织水稻专家多次进村调研论证、勘察设计,引进民营资本投资50万元,实施了百公顷高产优质水稻排水、泄水扶贫工程,建成的排水站可以调节水量,项目涵盖全村95%水田种植户,80%的贫困户受益,彻底解决了全村排水泄水难题,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稻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低产田变成优质高产田。仅此一项,全村水稻预计每年增收200万元。
“过去一发大水水稻就绝收,就算不发大水,这排水不好产量也不高,这回水站建上了,不仅不怕发大水了,还能提高产量,我的心激动呀!白城市科技局可真是为咱村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儿呀!”一心村村民孙国军高兴地说!
“我们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来解决一心村存在的问题。在整个帮扶工作中,我们还发挥科技帮扶优势,组织动员全市的科技力量,力求让全村都能实现增产增收。”白城市科技局局长段颖越介绍说。
抓实产业落地生根 种养经济再攀新高
针对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发展棚膜经济等知识匮乏的现状,白城市科技局选派科技特派员,随时为一心村村民在水稻种植、大棚种植方面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已组织种植大户现场技术答疑4场,邀请省市级专家集体授课2场,受益户达60户,发放了水稻防治农药和叶面肥,受到村民好评,临近秋收时节,示范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为加快示范带动,他们在一心村规划建设了一处3公顷的水稻高产种植示范田和2栋大棚瓜菜种植示范园,依托一心村发展基础较好的大棚和水稻种植,成立棚膜菇娘和水稻种植两个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帮扶有能力的部分贫困户发展大棚蔬菜、水稻种植等富民产业。据统计,仅夏季黄菇娘采摘一项,全村贫困户收入就达5万元。收入非常可观。
白城市科技局协调资金5万元,在农户庭院种植1800棵二年生优质葡萄和2160棵二年半生优质李,受益贫困户98%以上。在开展“三帮扶一推动”活动驻村期间,由科技局全体干部帮助农户将李子树、葡萄苗栽植到户,并挨家挨户帮助剪枝。目前,葡萄、李子苗木成活率98%以上,明年达产后,全村庭院经济收入每年能达40万元。5月8日,大安市庭院经济现场会在一心村召开,一心村发展庭院经济得到社会肯定。
在养殖经济方面,与省科技厅协调,帮助一心村与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共同申报黑羽鸡饲养繁殖项目,6月份为贫困户发放鸡雏10000只,用于饲养繁殖,获得收益归贫困户所有,目前黑羽鸡生长较好,成活率达到95%以上,预计11月末出栏,科技局以每只60元至80元的价格为农户找好了销路,仅此一项,年底该村贫困户总收入能达到50万元以上。
撸起袖子持续发力 多点开花久久为功
今年年初,白城市科技局联合卫生、文联联合主办,开展了以送科技、送医、送药、送戏、送对联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卫生、文化 “三下乡”活动,活动涵盖3个县(市、区)的5个贫困村,发放科技挂历1500册、义诊1000多人,文艺演出5场,书法家书写春联500多副,受到农民一致好评。第一书记崔喜来还联系到白城电商协会及白城市邮政局,帮助在一心村里建设电商平台,由大安市邮政局帮助建设村邮乐购电子商务服务站,打破传统收售模式,使农产品销售模式从由商贩统一收购变为线下销售,让农户直接跟消费者对话,取消中间商销售环节,提高农户收入。
“倚靠科技局的技术优势,明年我们将对一心村的棚膜经济菇娘进行品种改良,并将大面积推广水稻高产种植技术;养殖业方面将依托月亮泡丰富的水草资源,发展养鹅业;重点扶持电商产业发展,增强农民话语权。相信在帮扶下一心村一定能够甩掉‘穷帽子’,打开致富之门!”谈起一心村的脱贫前景,崔喜来望着远方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