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图片新闻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7年
第6次集体(扩大)学习会召开
“碱巴拉”何以稻花香
我市圆满完成2017年征兵工作
白城市纪委通报5起残联系统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以科技报效祖国造福家乡
白城市戏剧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9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碱巴拉”何以稻花香
——大安市叉干镇民乐村推进土地整治纪实
 

● 姜伟明

近年来,大安坚持生态立市,加大了盐碱地治理力度,有75万亩的盐碱沙化地得到整治,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也成为改变种植结构和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编者

金秋九月,地处吉林西部的国家级贫困县大安市叉干镇民乐村稻浪翻滚,丰收在望,将迎来盐碱地改种水稻田的第一个收获季。

可谁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白花花的“碱巴拉”。

由于常年降雨量小、风沙大,民乐村和很多村庄一样,十年九旱、广种薄收。流传的顺口溜这样说:“碱地白花花,一年种一茬,小苗没多少,秋后不收啥。”严重的碱化、沙化,使民乐村的土地形成了这种奇特地貌,被称为“疙瘩地”。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靠天吃饭的日子过得紧巴巴。近些年,一些村民也尝试把种玉米的旱田改成水稻田,但由于土壤含碱量高,加上水源供应不畅,种水田成了被人嘲笑的白日梦。

总投资1.41亿元的土地整治项目,要落到民乐村1000多公顷的盐碱地上,改建高标准水稻田。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件事必须有过半数的村民代表同意。可连旱田都不怎么收成的土地,一下子要改成水田,很多村民认为不靠谱。第一次村民代表会,也因此炸了锅,80%以上的村民投了反对票,会议不欢而散。村民于继福就是反对最坚决的一位。“我们不同意变,我还种我原来的地。你们这些当官的也是好心,但你们都是纸上谈兵,我看根本行不通!”

亿元的资金投入,意味着每公顷土地将投入十几万元,这对贫困落后的村子来说,无疑是个插上翅膀、改变现状的大机遇。眼看项目要落空,镇里的干部坐不住了。

镇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去做工作,有的村民家甚至去了几十趟。镇里还争取到补偿政策,在土地整理期间由于要耽误一年耕种,全村每个村民将得到7000元的专项补贴。2016年4月初,民乐村就项目落实召开了第二次村民代表会。21个村民代表中13个同意。支持的票数虽然过半,但一些反对的村民仍然气愤难平,他们到市里和省里去上访,告了村镇干部的状。村民刘贵冬就是其中的一位。“那时候四处去告,一心巴火想把这事搅黄了。”

2016年8月,土地整治工程正式开工,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基础配套、客土压碱工程,再采用脱硫石膏与增效剂结合的方式,新增耕地1032公顷。

全村40户贫困户,大多是因病因残或年老导致没有耕种能力的家庭,平均年收入均在3000元左右。村里将分给他们的每人一公顷土地以每年每公顷5000元的价格统一发包给外来的种植企业。此外利用村集体收入建起的140多个育苗大棚,每年所产生的收入,也以每户每年1700元的标准,分发给贫困户,脱贫致富不再是梦。贫困户刘贵冬分到了6公顷土地,承包费加打工,可收入7万元,收入是原来的10倍。

将分配给村民后余下的481公顷耕地,以每年每公顷1775元的底价对外竞拍发包,承包期为10年。让村民甚至村干部都倍感意外的是,原本自己眼里种啥不得啥的盐碱地,这一下竟然拍出了高价。最终以4975元每年每公顷的价格发包成功,村集体收入1700多万元。有了钱,新农合费用村里掏,免费吃自来水,幸福的日子正逐渐到来。

为保障水田持续供水,经过水利部门论证,将民乐村与附近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的水系连通,还在稻田里打了100多眼灌溉井。6月18日,大部分水田插完了秧。村民祖祖辈辈都种旱田了,没种过水田,对技术不懂。镇里联系市农业局的指导人员,每隔两天就会来到田间地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八成的土地种上了水稻,长势良好。村民曲志良说:“看这稻子的长势,每垧地至少能打1万5000斤,秋收就能吃上自己种的大米了,心情好,高兴!”

事实胜于雄辩,一些反对的村民态度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一些没有插秧的村民后悔莫及。于继福说:“当时我们也确实不理解,最后我说感谢你们。”

“栽柳树,搞旅游,创品牌。”叉干镇民乐村党支部书记李长江对未来信心满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