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省长刘国中到我市调研并为基层党员讲党课
我市举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11·7”重要讲话精神
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培训活动
市领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
我市举办老年人武术、太极拳展示大会
我市开展“喜迎党的十九大”社区慰问活动
放飞希望 放飞梦想
民革白城市委筹备组开展
慰问环卫工人及向贫困大学生捐款活动
大安市离退休干部基层
党组织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打开解放思想“总开关” 转变作风见实效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飞希望 放飞梦想
——第八届中国向海大雁放飞节走笔
9月19日,第八届中国向海大雁放飞节在通榆县向海大雁养殖基地拉开了帷幕。图为放飞的大雁在空中翱翔。 本报记者张殿文摄
 

●本报记者 翟向东

雁唳长空,声闻天际,草原舒展醉人画卷;飞鸿振翼,影掠霜叶,鹤乡平添一抹靓丽。9月19日,第八届中国向海大雁放飞节在通榆县向海大雁养殖基地拉开了帷幕。

9月的通榆秋高气爽,碧空如洗。“第八届中国向海大雁放飞节开幕。”当日9时,随着向海大雁节主持人的话音,向海大雁养殖基地近万只大雁振翅长鸣,直冲云霄。它们或结队高飞,或展翼低旋,犹如一只只精灵在广袤的天地之间曼妙轻舞,那矫健的倩影掠过湖面,拂过绿树黄花……

“咔嚓、咔嚓”随着相机快门的按动,一幅幅醉人的画面被永久定格。“以前也拍摄过大雁,但像这样壮观的雁阵还是第一次拍到,我一定要把这精美、壮观的瞬间记录下来,和热爱大雁、热爱自然的朋友们共同分享这份美丽。”一位外地摄影爱好者向记者如是说。放飞现场,阵阵的欢呼声、惊叹声与清脆高亢的雁鸣合奏出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乐章。

“大雁放飞文化节充分展示了远古满族人们的驯雁模式,就是无围栏、无网罩、自由飞翔、自由觅食、自由回巢。”望着空中掠过的雁群,崔本军难掩内心的兴奋。他告诉记者,17年前,他还是向海乡创业村一名普通的养车人。2000年,他用11万元买下了黑龙江某研究院的57只大雁。经过多年的打拼, 2007年春季,他承包了向海自然保护区建的雁鸭湖和附近的一块草原,相继建起了4个养殖场。

2008年,崔本军开始着手培育商品雁,并亲自带着大雁前往广东佛山、东莞等地进行推销。为了能打开南方市场,他又借钱在东莞建起了一个养殖场。渐渐的,崔本君打开了南方市场,大雁产品远销国内十几个省市。到2009年春季,他们养殖的大雁已经达到2.7万余只。除鸿雁外,还引进了雪雁和灰雁。现在,崔本君的养殖场已经发展到拥有10万余只大雁的全国最大大雁养殖繁育基地。

“2009年我们成立了专业养殖合作社,在这里每户农民的收入每年都能达到3万元到5万元,比种地和养牲畜要好得多。” 崔本君养大雁致富的消息在通榆县不胫而走,当地的农民和许多外地的养殖户纷纷慕名而来,希望可以从他那里学到养殖大雁的技术。对于前来取经的养殖户,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们传授养殖技术和经验,从不保留。崔本君让当地的农民帮他养殖商品雁,然后他负责回收,这样不但帮农民致富,他也节省了养殖成本,扩大了养殖规模。现在,通榆县周边的一些村屯,已经有千余户农民养起了大雁,当地兴起了一股“大雁热”。

“我们要利用好自己的资源,展现通榆草原湿地的自然美、田园美、文化美,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为百姓谋福利。” 崔本君告诉记者。

据了解,2010年9月至今,中国向海大雁放飞已成功举办7届,创造了人工养殖大雁放飞数量的“世界吉尼斯纪录”。 近年来,基地依托向海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技术力量,使大雁的种群保护和养殖利用同步进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大雁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向海雁”作为科技成果的产品已得到美国世界生物物种中心“亚洲雁类新物种”认证。基地建筑面积共1000平方米,草原面积2000公顷,每年出栏商品大雁10万余只,育雏25万只,总资产超过300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基地还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发出高端系列产品,拉动了大雁产业链的延伸。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