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俊
走进洮北区长庆街道白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群老年人在这里或吹拉弹唱,或挥毫泼墨,或凝神对弈。“为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满足广大群众文化娱乐、健身锻炼的需求,洮北区政府投资建设了400多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立了棋牌室、乒乓球室、健身室等活动场所,同时添置了乐器、服装、音响等设施,免费对社区居民全天候开放,如今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已成为居民群众读书、看报、下棋、娱乐和健身的好去处。”白鹤社区书记徐丽君介绍说。
同样的景象也出现在农村。夜幕刚降临,德顺蒙古族乡德顺村的文体广场像往常一样热闹起来,孩子和大人们在柔和的路灯下,踏着律动的节奏,伸展四肢尽情地跳着广场舞。德顺村文体广场是全村最大的一个广场舞健身点,每当晚饭过后,村民便自发到大院里集合,一起跳广场舞。“以前看着城里人跳广场舞,那感觉真好。自从村里有了文体广场,大家每天晚上聚到一起,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交流了感情,生活精彩多了。”村民赵艳玲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乡亲们对文体广场的喜爱。
像德顺村文体广场这样热闹温馨的场景,在洮北区每个村庄几乎每晚都在上演,丰富的文化生活照亮了村民幸福的笑脸,健康的生活方式正逐步改变着农村群众的精气神。
在青山镇复兴村农村文化大院内,歌声嘹亮,舞姿翩跹,由区文体局组织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正在这里激情上演。字正腔圆的京剧、传统的二人转、诙谐幽默的小品、热情奔放的现代舞……精彩的节目使得现场观众的掌声和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在家门口就可以免费看戏,节目还很精彩,这样的文化演出活动,我们百姓喜欢。”村民李大姐的话道出了百姓的心声。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们常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不断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利用每年‘送戏下乡’、文化惠民直通车等有利时机,把文艺节目送到田间地头,同时邀请文化大院文艺骨干同台演出。几年来,我们和农民文艺骨干同台演出200余场,观众10余万人。每年春节前,我们还组织乡镇文化站、文化大院和街道社区共同举办‘迎春节,城乡联动’文艺汇演。”洮北区文体局负责人如是说。
社区活动室的免费开放,农村文化场所的日臻完善,送戏下乡的文化浸润……一个个文化惠民举措,让洮北区的人民群众读书有去处,活动有场地,健身有器材,老百姓在家门口乐享“文化福利”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近年来,洮北区把“文化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兴建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群众搭台演戏、政府出钱“买单”,让大家都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找到展现自我的舞台,发掘生活中的喜悦和快乐,让老百姓尽情享受“文化盛宴”。